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在2013年至2015年間,香港經歷了不少政治和社會事件,包括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八三一決定」、「佔領中環」運動、香港立法會否決特區政府提出的政改方案;其中有驚心動魄的警民衝突、慷慨激昂的群眾集會,以至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憲法時刻」。本書是兩位作者以「書生論政」的方式在這個大時代的見證。他們從各自學術專業的角度對香港的民主和選舉問題作出評論、分析和探討。陳教授在香港社會討論政改和特首普選的不同階段,針對當時的議題提出了多項意見和建議。趙教授基於他對世界各地的選舉制度的研究,就香港選舉的制度設計提出了多種可行方案。作者指出,雖然2015年的「政改」以失敗告終,但是,失敗乃成功之母,我們可從中吸取經驗教訓,通過認真審視過去是怎樣發生的,我們將更有智慧和能力去走前面的路。本書的書名是《民主與選舉—香港政改的回顧前瞻》,作者認為,只有在坦然、勇敢和深入地回顧和反省過去的基礎上,前瞻才有可能。
自序/陳弘毅 6 螺旋惡化的陸港矛盾(代前言)/趙心樹 9 一、2014年政改爭議的前奏/陳弘毅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管治和發展:平衡「一國」與「兩制」的中道 30 香港特首普選問題的法律和政治考慮 41 在湯家驊議員主辦的「如何落實普選特首」研討會上的發言 53 探討特首普選的折衷方案,盡可能尋求最大共識 56 給劉進圖先生的《香港家書》 60 二、「八三一決定」與「袋住先」之爭/陳弘毅 挑戰的時刻:Moment of Truth 64 寫給在今學期在港大上我的課的學生的《香港家書》 66 香港特首普選模式第二輪諮詢的法律和政治問題 70 市民以投票發聲的權利不容剝奪 84 「袋住先?」──民間智慧與「泛民」心態 86 「一國兩制」走到十字路口 91 誰是否決政改的真正赢家? 94 政改ABC 97 讓市民有個投票發聲的機會,實現2017年特首普選 102 三、「一國兩制」的前路/陳弘毅 香港政制ABC 106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 110 《基本法》爭議何時了?──回顧與反思 114 四、民主的理論/趙心樹 「普選」一詞兩意與陸港「一國兩治」 128 公民抗命的紅線──從「太陽花運動」談起 134 公民抗命的七條黃線──續談「太陽花運動」 136 陸港矛盾背後的社會政治心理──談「過度防衛螺旋」 142 吃飽飯更要民主,佔立院糟蹋民主 146 從「太陽花」看民主與民粹 149 中央治港應走群眾路線 152 「中中」矛盾是香港矛盾之源 156 與民爭權,動搖政權,危害主權 159 五、民主的教訓/趙心樹 香港普選勿堕「埃及陷阱」 166 烏克蘭動亂是「亞民主」的失敗 171 香港普選勿蹈伊拉克覆轍 175 香港普選勿蹈烏國沼澤 179 慎防香港墮泰式政治泥淖 184 六、民主的策略/趙心樹 《白皮書》是公關災難 190 通向人類價值的四步和四不 193 「八三一框架」的寬鬆解讀和民主空間 196 防止抗爭變革命的退場機制 201 七、民主的技術/趙心樹 「篩選特首」未必服從北京 208 為何「篩選特首」不穩定?怎麼辦? 213 尋求陸港共赢的普選制度──「一選」不如「二選」 218 陸港多赢的普選制度──「二選」不如「排序」 223 以最溫良的方式選特首 228 「多訊」普選,全民做主,阻止撕裂 233 「白票制」的利弊與改善 238 拉布的制度成因和技術解救 242 用「記分」多赢取代拉布惡鬥 247 八、民主的心態/趙心樹 香港,你可有膽識引領世界民主? 254 多訊制鼓勵誠實投票 259 不學民主,何以爭取民主? 264 尊重人,才能爭民主 267 「泛民主」運動的反民主心態 270 附錄/張小佳、張可 香港特別行政區法治與民主大事記 275
作者簡介 陳弘毅 香港大學法學學士,美國哈佛大學法學碩士,1984年起任教於香港大學法律學院至今,現為該學院鄭陳蘭如基金憲法學明德教授。曾兼任香港大學法律系主任(1993-1996年)及香港大學法學院院長(1996-2002年)。現兼任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委員(1997年至今)。教學和研究的主要領域為憲法學及法理學。在香港出版的中文著作包括《法治、人權與民主憲政的理想》、《西方文明中的法治和人權》、《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民主憲政》以及《一國兩制下香港的法治探索》等書。 趙心樹 復旦大學學士(1982年),斯坦福大學碩士(1985年),威斯康星大學博士(1989年)。現任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講座教授、美國北卡大學(UNC-Chapel Hill)榮休教授、復旦大學長江學者講座教授。曾任北卡大學新聞與傳播研究中心主任、開羅萊納調查(Carolina Poll)總監、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院長、卡特中心浸大項目共同主任。著有《選舉的困境——民選制度及憲政改革批判》(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2010年網上版)。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