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建築師創意的火花鍛鍊不一定只發生在建造出來的房子上,甚而是在每次草案的發想過程。紙上建築師(Conceptual Architecture)早從Etienne-Louis Boullee 的牛頓紀念館(Cenotaphe a Newton 1784),以紀念牛頓貢獻之名,以建築做出宇宙的詮釋,也同時表達建築能做出純粹的敘述。在聖經裡的巴別塔,各種詮釋圖像也成為早期的紙上建築概念。 – 近代獲得2004年普立茲克建築獎的建築師Zaha Hadid,她在獲獎所提報的是台中古根漢美術館設計,最後成為紙上建築。
– Rem Koolhaas早期的法國國家圖書館競圖設計(Competition entry for the French National Library 1989),雖未得獎,其中對於公共空間物件化與藏書空間的對話關係,卻是很好的歷史教材。 – Coop Himmelblau, Open House(1988-89 LA, USA)做了一張閉眼睛畫的素描,依此圖像的力量創造出一個爆炸狀態的建築。在結構上看似沒有一個是合理的安排,但是在轉換成混凝土與結構化時還是試圖讓房子可以站立。 – Daniel Libeskind(1946-)在1985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中呈現Three Lessons In Architecture 創作中有三項裝置,各是閱讀、記憶與書寫。Libeskind宣稱在於喚醒起製作建築的經驗,是手工藝的、是智性的、是工業製造的三個不同層面。
–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1886-1969)早在1919年就提出玻璃帷幕高樓的原型。而且Mies對於現代建築的自明性特徵,很早就在形式或材料或結構上表達出來。 上述這些紙上建築案例,不外說明了我們雖然身處於21世紀,但卻至少置身兩百年無可逃脫的時空框架。所以在時間軸上我們不知不覺的正處在兩個世紀交會的中間,知識上賴以支持的時空背景是兩百年的時空架構。回顧前一百年是知識極致的繁殖開展,而且科技發明已將21世紀鋪呈成我們現在站在未來的位置。
序 劉克峰 ■家–經典住宅與生活 曾成德 ■身體:置身於出發與返回之間 LIIT House / 彭文苑 身體和場地掙扎及渴望狀態的縫隙 / 林友寒 House ZDH 風景之間的白色背景 / CitiCrafts建築作坊 曾成德&盧澤彥 Fracture House / 邱浩修 楊宅 / 陸希傑 扁平化的世界與虛實之間的曖昧性 / 曾瑋 可見&不可見 Planet B612 / 劉克峰 身體與場地 葉朝憲 身體:純功能性解放之元件 坦白與曖昧–身體與心理的真情對話 / 邱文傑 數位模組 / 何宏文 回收 / 再製 / 攜帶性 / 預鑄式 / 模具化 ∕MINIWIZ黃謙智、劉子煒 身體:標記與痕跡 FAMILY HOUSES / 楊家凱 快樂花園 / 黃明威 / 林孜俐 都市地下莖 / 何烔德 ■身體:揭露社會學的場景 璞建築 / 蘇喻哲 改造天堂口 / 何震寰 / 方俊傑 救災應變中心及紀念空間 / 洪大為 古董車博物館 / 國滄 偽森林 / 林幸長 干有影 / 大烜建築事務所_Mura ■發條的生活與隱藏的規訓 劉克峰 ■當代建築「輕理論」經典–五十嵐太郎的《關於現代建築的16章—空間、時間以及世界》的另類導讀 / 謝宗哲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