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都市的建築巨匠至言── 建築巨匠們是在什麼樣的思維下用建築來形塑出都市?作為一座都市所該具有的型態又該是怎麼樣的?本書就「新世紀的都市」為題,而請三位日本建築界的巨匠試著談談他們的都市論,來作為一份完整的記錄與見證。 這本書是由一手創造了都市的日本建築巨匠們所娓娓道來的都市論集,可以說提供了閱讀都市、思考都市以至於創造都市之各種想像的可能。這些優秀建築家們所作的都市論述,無疑地便是思考二十一世紀都市發展上所不可或缺的養分。 原廣司並不只是去思考單純的建築、都市與世界這樣而已。而是對於自己的思考進行檢驗、繼續充實、並使其自立。然後再試圖去對建築、都市與這個世界進行敘述的動作。以京都車站一案為里程碑,原廣司讓人感到瞠目結舌之超巨大建築案已經多數完成。對於因為有思考的存在所以都市得以成立的這一點,直到現在的這一刻,還更加令人感到真實。「對建築而言什麼是可能的」是原廣司一部重要著作的標題。原廣司在當中論述到建築是什麼與建築不是什麼,試圖建立出自身的獨立思考體系。原廣司透過思索而持續與都市對峙著,「對都市而言什麼是可能的」便會是他這次的主題,並提出了「離散都市論」,作為一種全新的空間概念。藉著在世界各地聚落進行田野調查以及開發數理都市解析方法等,他提出了記號場的概念「樣相」、「浮遊」的狀態,以及「離散空間」等等以解析並作為未來都市的空間文法。 槙文彥的都市論則直指都市是「夢與記憶的場所」,而他除了闡明日本都市的身世與自己的建築軌跡之外,強調的則是存在於人們心中的「原風景」,也就是讓人觸景生情,深植於記憶中的那幅影像,往往能引領人們走向一個理想都市形象的創造。其都市建築實像代表:代官山Hillside Terrace跨越了三十年的光陰,從最初便採取了一貫的現代主義立場一直奮戰到今日。在世界風靡著後現代風潮時,他仍然全心全意地以作出成熟的現代主義建築為目標的姿勢,從都市認識的角度來看,或許也會覺得槙文彥個人勝利的時代似乎已經來臨了吧。槙文彥之所以能夠從後現代脫離,主要是因為具有著其邁向場所性的科學根基。他並不是有意識地把現代的思想當作外部的東西然後來追求自己的覺醒,而是就這樣地作為現代的延伸來論述西歐空間的根源,接著更描寫了日本。 黑川紀章的都市論是較為宏觀的「共生」思想,倡導由機械的時代邁向生命的時代,對於建築與都市的經營觀點再也不只單以人類利益為主體作為價值判斷的標準,而是轉而以作為生命共同體的生態系以至於整個地球的系統來重新思考。他致力於生命體的都市化、佛教原點之共生的體現,為了揭櫫日本經濟與文化的發展更飛往海外,於歐洲、東南亞、中國等地進行同時多元的研究、開發與創作活動。他以全球化的國際標準,作為亞洲的國家積極地向美國學習而取得領先的地位,在歷史運轉了一圈之後,黑川紀章超越了文化史與日本史的框架,而在世界史的狀況中讓日本的都市也開始得以參與全球性計畫。
作者簡介
原廣司 1964年東京大學大學院數物系研究科建築學博士。經東洋大學助教授歷練後,於69年成為東京大學生產技術研究所助教授,並在不久之後升任教授。97年退休,轉任名譽教授。70年創設Atelier φ建築研究所,因其「反射性住居」一系列的住宅設計案而聞名。89年開始參與「新梅田都市開發計畫」。主要作品有「田崎美術館」、「Yamato International」、「連結性超高層大樓-新梅田天空之城」、「內子町大?中學」、「JR京都車站」等等。著有《建築中什麼是可能的》(學藝書林)、《空間:從機能邁向樣相》(岩波書店)、《聚落的教誨100》(彰國社)等建築理論經典。 槙文彥 1954年哈佛大學建築研究所設計碩士。56年華盛頓大學副教授,62年哈佛大學副教授,79-89年東京大學教授。65年設立槙總合計畫事務所。繼承了現代主義的思想,創造了無數洗練的空間。以深奧的內庭與小巷弄等日本傳統空間編織進其作品的作法也為人津津樂道。主要的作品有「名谷屋大學豐田講堂」、「代官山HillsideTerrace」、「藤澤市秋葉台文化體育館」、「Spiral」、「幕張Messe」。著書則有《建築這個現在:來自現場的報告》(TOTO出版)、《記憶的形象:都市與建築之間》(筑摩書房)、《槙文彥的細部:空間的表徵-樓梯》(彰國社)等等。 黑川紀章 1964年東京大學大學院工學系研究科建築學博士。62年開設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98年開始成為日本藝術院會員。26歲時組成代謝建築論的團體。提倡從機器的時代往生命的時代改變,其活動足跡遍及德國、法國、美國、義大利、澳洲、中國等地。自98年開始擔任中亞哈薩克共和國新首都阿斯塔納的建設。主要作品有「國立民族學博物館」、「國立文樂劇場」、「廣島市現代美術館」、「奈良市寫真美術館」、「梵谷美術館新館」等等。著有《都市設計》(紀伊國屋書店)、《建築之詩》(每日新聞)、《新.共生的思想:世界的新秩序》(德間書店)等書。 石井和絃 1975年東京大學大學院工學系研究科建築學博士。76年設立石井和絃建築研究所。曾任教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耶魯大學、東京大學等名校。24歲於東京大學在學中便設計了直島町立小學,之後陸續經手直島的幼稚園、體育館、中學校、區公所等重要公共建築。主要建築作品有「54之窗」、「JAZZY的巴洛克」、「同世代的橋」、「Gyro Roof」、「數寄屋邑」等。此外也著有《數寄屋的思考》(鹿島出版會)、《日本建築的再生》(中公新書)、《建築的地球學》(TOTO出版)等書。
譯者簡介
謝宗哲 2000年成大建築學碩士。2002年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設計組。目前為東京大學大學院工學系研究科建築學專攻博士課程曲淵研究室在籍。視建築為一種「事件」(Event)來作為誘發都市連鎖活動的觸媒,嘗試在南台灣展開一系列建築設計的實驗。主要譯作有《安藤忠雄的都市徬徨》(田園城市2002)、《建築家的20歲年代》(田園城市2003)、《都市地球學》(田園城市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