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在荷蘭土生土長,從小學到大學接受荷蘭式教育,
卻因緣際會成了在台灣教書的阿兜仔女婿,
還成了兩個孩子的爸爸!
【推薦序】不設限的教養視野,是今日家長老師必備的精神糧草∕莊琳君 【前言】教孩子勇於創造自己的價值,勇敢面對世界的挑戰 ◎荷蘭親子與台灣親子關係大不同! ◎荷蘭父母的教養態度:把孩子從「小」養成「朋友」 ◎荷蘭式教養的目標:教孩子獨立思考,創造自己的價值 【導言】荷蘭爸爸在台灣育兒的啟發與省思 ◎我在荷蘭的生活與求學生涯 ◎從交換生成為家有二寶的台灣荷蘭爸爸 ◎東西教育觀激盪的火花 【PART1】 0~6歲幼兒期 建立規矩,爸媽是孩子的裁判 「清楚」、「有道理」、「少而美」的荷蘭式規矩教育 實例1:咖啡廳裡不守規矩的小男孩 ◎規矩是原則,不是選擇! ——問孩子「好不好?」會讓必須遵守的規矩降級成可以自選的建議 【荷蘭父母這麼想】家庭規矩是教養的基礎,能提供孩子一套可依循的框架與準則 【荷蘭父母這樣做】「禁止性規矩」的目的是為了確保孩子的安全 ——建立規矩三原則,遵守「簡單」、「有道理」、「少」 【荷蘭父母這樣想】「鼓勵性規矩」協助孩子建立好行為、好習慣 ——誇獎孩子在過程中的努力與學習,好習慣建立了,便不用再強調 台灣恐嚇式教育的省思 ——恐嚇無法教會孩子何謂「好」的行為 實例2:餐廳裡遇到一位爸爸用外國人來恐嚇小孩 【荷蘭父母這樣想】沒講清楚規矩的「恐嚇教養法」,只是失敗的「禁止性規矩」 ——不跟孩子溝通規矩,會導致孩子無所適從,產生挫折感 【荷蘭父母這樣做】孩子哭鬧不休時,先將他帶離現場,等情緒穩定後再溝通 ——清楚的規矩與良好的溝通,比起空虛的威脅有用多了! 台灣比較式教育的省思 ——教育的目的不是模仿他人,是內化正確的價值觀 實例3:隔壁桌小朋友都自己乖乖吃飯,你怎麼都不乖? 【荷蘭父母這樣想】找到正確的價值觀比找到模仿對象更重要 【荷蘭父母這樣想】比較式教育讓父母錯失與孩子溝通的好機會 ◎比較式教育會讓孩子覺得「人格」被否定,變得沒自信 ◎比較式教育背後的用意其實是「鼓勵性規矩」 荷蘭父母是孩子的裁判 ——孩子做錯事時,懲罰要有原則、有態度、有方法 實例4:懲罰小孩吃肥皂的荷蘭媽媽 【荷蘭父母這樣做】可以懲罰孩子,但必須有一套SOP ——事先警告、違反規則馬上懲罰、不在公共場合懲罰孩子 【荷蘭父母這樣想】親子溝通才是懲罰的重點,當下跟孩子說明被懲罰的理由 【荷蘭父母這樣做】懲罰過後的親子溝通3原則 【荷蘭父母這樣想】這4種情況下,動用懲罰是沒有意義的 父母應該動用到體罰嗎? ——一生只動用數次的大絕招 實例5:捷運上的媽媽用「愛的拍拍」懲罰小孩 【荷蘭父母這樣做】體罰是父母一生只用幾次的大絕招 ——重點在體罰前後的溝通,讓孩子了解他的錯誤嚴重到父母只能用絕招來懲罰 ◎懲罰孩子時,家長最常犯的3個錯誤 你不准當我家的裁判 ——荷蘭父母自有一套堅定的家庭教育原則 實例6:外孫女的教育,就算親外婆也不能插嘴 【荷蘭父母這樣做】「不當別人家的裁判」,尊重每個家庭對教養不同的看法與理念 【荷蘭父母這樣想】接受這個社會有不同的價值觀存在,是自由與開明的基礎 巧虎大神是所有孩子的共同裁判? 實例7:教導孩子「生活自律」的巧虎大神 ◎在台灣,巧虎大神是每個家庭的終極偶像! 【荷蘭父母這樣想】故事書不是教養孩子的工具,而是讓他享受閱讀的樂趣 裁判該何時出手? ——讓孩子「學到教訓」的放手藝術 實例8:讓孩子在零度穿T恤體驗寒風刺骨 【荷蘭父母這樣做】適當讓孩子體驗錯誤選擇的後果,從經驗中學習 【荷蘭父母這樣做】從「比利時背心」事件,看荷蘭父母管教拿捏的2大重點 【荷蘭父母這樣做】放手讓孩子嘗試錯誤時,應注意的2個條件 【專欄】孩子不是旅行的對手,而是「隊友」 ◎在荷蘭,大人帶兩個小孩出門不是「一打二」,而是「一配二」 ◎爸媽事前溝通好期待和要求,孩子的表現可以超乎預期 【PART2】小學~國中 「家庭教育 」讓孩子實習如何當大人 從洗碗打掃煮飯開始實習當大人 實例9:台灣同學大學畢業了還不會煮飯 【荷蘭父母這樣做】教出不依賴父母、能獨立面對生活挑戰的成人 【荷蘭父母這樣做】讓孩子從做家事的過程中,實習當大人 【荷蘭父母這樣做】透過各種家事,讓孩子逐步掌握「當家」與「持家」的本領 教育小孩養成正確的金錢價值觀 實例10:孩子高中畢業環遊世界,父母不出任何一毛錢 【荷蘭父母樣做】孩子的第一堂理財課:學習規劃零用錢 ——讓孩子明白不是所有「想要」的東西都得買,必須做出取捨 【荷蘭父母這樣做】自己想花的錢自己賺:透過打工了解賺錢不容易 【荷蘭父母這樣做】進階版的理財學習:讓孩子自己規劃旅遊 ——了解金錢「真正」的意義,明白為達目標必須放棄一些其他事 漸進式的放手教育 ——培養孩子的獨立與主動性 實例11:國中生想跟朋友去跨年,父母該允許嗎? 【荷蘭父母這樣做】家有追求自由的青少年, 父母原則上會允許孩子去探險 ——讓孩子放膽去試,父母從旁輔導,確認孩子是否做好準備 【荷蘭父母這樣做】培養孩子獨立的祕訣:放手不放任,讓他在父母可掌控的範圍探險 人際關係(一):兄弟姊妹之間的平等關係 ——「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嗎? 實例12:為什麼荷蘭人不鼓勵妹妹聽姊姊的話? 【荷蘭父母這樣想】兄弟姊妹的關係是水平的,自己的決定自己負責 ◎為何越來越多孩子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 ——強調安全牌的人際環境,讓勇於表達意見的孩子被視為群體中的麻煩人物 【荷蘭父母這樣想】每個孩子都有權發表自己的想法,每個人的想法都值得被重視 ——要求「聽話」的制度,無法鼓勵個人發展自己的想法 人際關係(二):怎麼解決大人世界無所不在的衝突? 實例13:台灣人和荷蘭人,解決衝突的方法大不同 【荷蘭父母這樣想】衝突是日常生活中必然發生的事,重點在於處理衝突的方式 【荷蘭父母這樣做】處理衝突的SOP,是孩子成為大人的必修課程 ——冷靜→表達→回應→道歉,學習處理衝突的正面應對方式 ◎荷蘭父母處理爭吵的SOP,對孩子成年後生活的3大關鍵影響 人際關係(三):做大人做的事 ——性教育的重要性 實例14:國二的生物課程,老師用香蕉示範怎麼用保險套 【荷蘭父母這樣想】不教孩子性教育、保護自己的方法,無法真正解決孩子將面對的問題 ◎荷蘭性教育的內容:認識自己的身體、捍衛身體的自主權 【荷蘭父母這樣做】家庭教育中,父母對於孩子的性發展應保持開明態度,必要時回應孩子的問題 鍛鍊孩子的理性思辨能力 ——自小讓孩子接觸政治和社會議題 實例15:避談政治傾向的台灣人 【荷蘭父母這樣做】重視培養孩子對各種社會議題的主見 ◎透過小而美的兒童新聞,讓孩子從小習慣接觸社會議題 【荷蘭父母這樣做】與孩子討論政治,從不同面向挑戰他的觀點,養成深度思考及抓重點的能力 〔專欄〕荷蘭人為什麼高個子這麼多? ◎早餐吃飽飽,造就平均身高增高十五公分的荷蘭奇蹟 ◎多吃不加工的天然食物,健康飲食習慣有助成長 【PART3】國中~高中 家庭之外的教育場域——學校與社團 教育的藍圖:認識荷蘭的教育體系 案例16:從4歲開始的義務教育,專心玩才是重點 ◎荷蘭中學教育的三種學制:適才適所,讓學生進入最適合自己的學制 ◎荷蘭也有學測,但不是「一試定生死」 【荷蘭父母這麼想】藍領工作收入不輸白領,學習過程開心才是教育重點 ◎關於學制,荷蘭國內的爭議與反思 ——荷蘭跟台灣的教育體制各有所長,沒有絕對的好或不好 如何在教育體系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 案例17:開心當警察的表哥 【荷蘭父母這麼想】水電工也要學電腦跟企業管理,專業證照比高學歷更有用 ——在荷蘭,不管哪種行業都需要幾年的訓練,結訓後還要考執照 ◎荷蘭的經驗參考:用制度改變思維,拉近貧富差距 荷蘭學生在教育體系內的日常生活 實例18:外甥女在荷蘭的中學生活 【荷蘭父母這麼想】孩子應自主完成回家功課,為自己的學業負責 ◎大小考試不能少,中學生一點也不輕鬆 【荷蘭父母這樣做】給孩子獨立空間安排忙碌生活 ——給家裡的中學生較多責任,讓他們懂得負責也懂得接受失敗 從荷蘭教改看教育的終極目的 實例19:「博學多聞」的台灣學生 ◎一九九三年荷蘭第一次教改:強調基礎生活教育 ◎一九九八年荷蘭第二次教改: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最新教改提案:「二○三二計畫」重視學生獨立追求知識的能力 ◎三次荷蘭教育改革的反思 社團活動也是荷蘭學生重要的教育場域 案例20:台灣的孩子參加社團,為的是提升課業表現 【荷蘭父母這麼想】社團活動是荷蘭小孩成長過程中第三重要的場域 ——參加社團是多數荷蘭人的成長回憶,也是社會發展的重要面向 【荷蘭父母這麼想】年輕人藉「玩社團」學習人生、發展興趣、培養團隊生活能力 【荷蘭父母這麼想】透過社團服務的過程,讓孩子學習領導的能力 荷蘭的社團活動誰買單? ——政府與人民攜手打造的教育環境 案例21:2歲女兒的才藝班費用高得嚇人 ◎荷蘭非營利社團VS.台灣營利型才藝班 ◎荷蘭社團第一線的人員都是志工 ◎荷蘭社團近年的危機:越來越少人願意犧牲自己的時間 〔專欄〕人口只有一千六百萬的荷蘭,如何讓自己成為運動大國? ◎在荷蘭,運動是全民都樂於參與的活動 ◎運動能讓孩子學到無法學習的寶貴能力 【PART4】荷蘭爸爸的文化觀察 父母為何要反對兒女的感情選擇? 案例22:「高富帥」的外國白馬王子,卻被台灣父母拒絕 【荷蘭父母這麼想】孩子是父母心血的結晶,要相信他基於你身教言教做出的決定 荷式婆媳關係 ——不看結果看過程,肯定彼此的用心 案例23:台灣本土劇的驚世婆婆和驚世媳婦 ◎從來不做家事的女友,拜訪未來公婆家時竟變了一個人 ◎荷蘭婆婆體貼未來媳婦的「亞洲胃」,早餐特地準備熱食 為什麼台灣和荷蘭年輕人都不喜歡過年? 案例24:當過年回家成了一種壓力…… ◎當過年過節成了一種「義務」,年輕人都討厭回家過節 ◎讓年輕人感受到家人的愛而非「要求」或「義務」 ——長輩清楚表達期望,給晚輩一點彈性,晚輩也會了解背後的好意 荷蘭式的三代同堂 ——父母年老後,該如何照顧老人家? 實例25:92歲的外婆一個人獨居在充滿回憶的房子 ◎期待三代同堂的華人父母VS.獨居不依賴子孫的荷蘭父母 ◎荷蘭政府的老人照護政策雖周到,卻無法解決「孤單」的心理問題 ◎值得反思的台荷銀髮族生活方式與照護工作 【專欄】為什麼荷蘭人這麼愛兼職?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要扮演不同角色,公司員工不是唯一的角色 ◎兼職工作的普及化,讓家有學齡前兒童的父母兼顧育兒與工作 ◎聘僱兼職員工有助調整並減輕勞動成本 結語 謝辭
作者簡介 韋岱思(Thijs Velema) 國立中山大學企管系助理教授,台灣大學社會系博士,在荷蘭出生長大,唸大學時因為想多了解東亞來到台灣學習中文。 2010年變成阿兜仔女婿,2014年升格成為荷蘭爸爸。 很享受觀察兒女長大的過程,把兒女的學習進度視為自己人生最大的成就。 不過,過程中發現荷蘭與台灣育兒文化大大不同,開始反省自己的文化,也在思索台灣的教養方式。透過寫作紀錄女兒的成長故事並分享兩個文化之間的教養經驗。 FB:荷蘭爸爸goo.gl/ZjbxjN
买了这本书的人也买...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