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六篇短篇,含括女性各階段身分,在面對生命價值叩問時要如何抉擇? ◎那是人性的真實,於梨華寫得如此確切。 六篇作品原各收錄在多種版本不同文集內。〈友誼〉和〈柳家莊上〉最早原輯於《白駒集》(短篇小說集),由臺灣仙人掌出版社初版於一九六九年三月。〈雪地上的星星〉、〈母與子〉原輯於《雪地上的星星》(短篇小說集),初版於一九六六年,由臺灣皇冠出版社印行。〈月兒彎彎照九州〉初收錄於《屏風後的女人》(中短篇小說),一九九八年臺灣九歌出版社發行。〈有一個春天〉原輯於一九六四年臺灣文星出版社印行的《也是秋天》(中篇小說集)。 名導演宋存壽在一九七二年曾取得〈母與子〉和〈柳家莊上〉電影版權,〈柳家莊上〉未及開拍,而〈母與子〉由張永祥編劇,李湘與秦漢主演,香港嘉禾公司出品,更名為《母親三十歲》在隔年上映,曾獲「臺灣影評人協會」選為一九七三年最佳國語片,也被金馬影展執委會票選影史百大華語電影。二〇一六年十二月,金馬獎終身成就獎得主、名編劇家張永祥在臺北「國家電影中心」舉辦該片映後講座。 熱情推薦 知名作家、爾雅出版社創辦人——隱地:「有些朋友批評於梨華處理她筆下的人物每每太過殘酷,對命運的看法也太過於灰暗,我卻不以為然。大團圓只是戲劇化的最後一幕,人生的最後一幕是死亡。快樂是我們自己治療自己的興奮劑,它不會常在我們身旁。」 林以亮:於梨華的〈友誼〉(《現代文學》第38期,1969年7月,頁122-134。)
自序‧於梨華 推薦序‧隱地 編輯室的話 友誼 柳家莊上 雪地上的星星 母與子 月兒彎彎照九州 有一個春天 附錄‧於梨華作品年表
作者簡介 於梨華 祖籍浙江鎮海,1931年生於上海。1947年舉家遷往臺灣,就讀臺中女中。畢業後考入臺灣大學外文系,隔年轉入歷史系,1953年畢業。同年九月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英文系就讀,後轉入新聞系,1956年獲新聞學碩士。在大學期間也嘗以筆名方莉夏、鴻鳴投稿,文章散見《文學雜誌》、《自由中國》、《現代文學》、《文壇》、《野風》等刊物,當時有幾篇小說,如〈鞋的憂喜〉、〈無腿的人〉、〈殞落〉、〈埋葬〉和〈追不回的幸福〉(曾收錄於臺灣皇冠出版社典藏全集)已嶄露光芒。文體精緻,被譽為臺灣六〇年代現代主義代表作家之一,也是留學生文學鼻祖,擅長刻畫各種性格的人物。 1956年留美,以英文短篇小說《揚子江頭幾多愁》獲米高梅電影公司文藝獎首獎。1968年起,在紐約州立大學奧本尼(Albany)分校執教,教授中國現代文學、中國古典文學、中國報刊雜誌選讀。1975年返中國訪親,被臺灣政府視為「媚匪」列入黑名單,禁止回臺並封殺其作品,至1985年解除。1983年夏被Yaddo Colony(耶都藝區)邀請為寫作區員。1984至1985年得富爾布萊特獎(Fulbright Fellowship)到南斯拉夫與作家交流。1993年退休移居舊金山灣區,現居馬里蘭州。2006年獲佛蒙特州Middlebury College榮譽文學博士。 著有《夢回青河》、《又見棕櫚,又見棕櫚》(獲得1967年嘉新文學獎)、《傅家的兒女們》、《焰》(即《花開有時》)、《變》等二十六部小說與散文集,作品曾被翻譯成英文,也有一些被改編為電影和電視劇。 作品年表: 1956〈揚子江頭幾多愁〉(Sorrow at the End of the Yangtze River)(又名「揚子江頭的嗚咽」) 1963《夢回青河》(長篇小說) 《歸》(短篇小說集) 1965《也是秋天》(中篇小說集) 《變》(長篇小說) 1966《雪地上的星星》(短篇小說集) 1967《又見棕櫚,又見棕櫚》(長篇小說) 1968《柳家莊上》(中短篇小說集) 1969《白駒集》(短篇小說集) 《燄》(長篇小說) 1972《會場現形記》(短篇小說集) 1974《考驗》(長篇小說) 1978《誰在西雙版納》(遊記) 《傅家的兒女們》(長篇小說) 1980 《記得當年來水城》(散文集) 1988《尋》(短篇小說集) 《美國的來信》(書信集) 1989《三人行》(長篇小說) 《相見歡》(短篇小說集) 《情盡》(短篇小說集) 1996《一個天使的沉淪》(長篇小說,原名《小三子,回家吧》) 1998《屏風後的女人》(中短篇小說) 2000《別西冷莊園》(散文集) 2002《在離去與道別之間》(長篇小說) 2008《飄零何處歸》(散文集) 2009《彼岸》(長篇小說) 《秋山又幾重》(中短篇精選集) 2015 《又見棕櫚,又見棕櫚》(長篇小說)、《小三子,回家吧》(長篇小說)、《黃昏,廊裡的女人》(中短篇精選集),(以上三書收入於梨華精選集)。 2016 《夢回青河》、《花開有時》(於梨華精選集) 2017《林曼》、《變》、《雪地上的星星》(於梨華精選集)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