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本書以臺灣北、南、東部,九處地方風物,包括自然風物的高雄市左楠地區半屏山、花蓮縣玉里鎮石公山、花蓮縣壽豐鄉蕃薯寮溪峽谷竹林,人工風物的高雄市大樹區龍目井、臺南市中西區大天后宮龍目井、臺北市北投區情人廟、臺北市內湖區十四份陂、高雄市左營區阿彌陀埤、高雄市鼓山區內惟埤,流傳的傳說為考察對象。每一考察案例皆秉持實地踏查、深入探討的研究精神,以及聯結地理、配合圖說的研究方法,藉以闡述風物與傳說的特色、演變、形成因素、蘊含意涵等等。本書進行的是臺灣地方風物傳說的研究,亦是對臺灣土地的巡禮。 地方風物傳說是結合生活的土地所見所聞的風物,透過想像的發揮,反映民眾思想情感的口傳文學。作為能夠聯結常民生命史、生活史多元議題的地方風物傳說研究,本書期許在踏查與闡述之間,關照到更多面向,特別是文化意涵的探究,企希藉由傳說觀文化、識文化、習文化,建構出文化傳說學、傳說文化學。
作者簡介 彭衍綸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現任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副教授。從事民間文學教學與研究多年,主要教授民間傳說故事課程,近年多著力於臺灣地方風物傳說的考察,並以相關議題申請獲得科技部(原國科會)多次專題研究計畫的補助。撰有《漫談白賊七故事》、《中國望夫傳說研究》、《高雄遊憩名山傳說研究――以大崗山、半屏山、打狗山為對象》(獲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出版補助)、〈日治時期(1895~1945)日文台灣民間故事集重要性試論――以漢族為主〉、〈片岡巖《臺灣風俗誌》的「奪胎換骨」――《臺灣風俗誌》的台灣人笑話與中國明清笑話關係探微〉、〈花蓮地區保生大帝廟宇暨相關傳說考察〉、〈花蓮市與吉安鄉特殊虎爺供奉廟宇考察〉等著作。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