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序 言】從頭到腳都健康的養生方 如何使用本書
第一章 中醫草藥知識入門 1 中藥方劑的發展歷程 2 藥方組方原則「君、臣、佐使」 3 中藥氣味有陰陽 4 中藥五味的宜忌 5 藥方的七種分類 6 藥方的十種劑型 7 藥方的組成變化 8 中草藥的鑑別 9 中藥的煎煮及服用
第二章 補中益氣藥 10 黃耆 補氣升陽˙益衛固表˙利水消腫 11 人參 大補元氣˙益氣生津˙延年益壽 12 白朮 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安胎 13 甘草 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祛痰止咳 14 百合 養陰潤肺˙清心安神 15 龍眼 壯陽益氣˙補益心脾˙養血安神 16 當歸 瀉肺降氣˙和血補血˙下痰止嗽 17 茱萸 散寒止痛˙疏肝下氣˙溫中燥濕 18 附子 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除濕 19 巴戟天 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 20 乾薑 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 21 胡麻 補中益氣˙潤養五臟˙滋補肺氣
第三章 止咳化痰藥 22 半夏 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 23 柴胡 除痰疏表˙解熱透邪˙疏肝理鬱 24 貝母 清熱潤肺˙化痰止咳 25 杏仁 潤肺˙消食積˙散滯氣 26 桔梗 宣肺˙利咽˙祛痰˙排膿 27 細辛 祛風散寒˙通竅止痛˙溫肺化飲 28 天南星 祛風止痙˙化痰散結 29 馬兜鈴 清肺降氣˙止咳平喘˙清腸消痔 30 款冬花 潤肺下氣˙止咳化痰 31 栝樓 潤肺燥˙降火˙治咳嗽˙滌痰結
第四章 清熱敗火藥 32 黃連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33 玄參 涼血滋陰˙瀉火解毒 34 黃芩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 35 連翹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風熱感冒 36 龍膽 清熱燥濕˙瀉肝定驚 37 知母 清熱瀉火˙生津潤燥 38 芍藥 溫經散濕˙通塞胃氣˙安脾經˙固腠理 39 白頭翁 清熱解毒˙活血止痛˙明目消贅 40 青蒿 清熱解暑˙除蒸˙截瘧 41 澤瀉 利水滲濕˙瀉熱通淋
第五章 理氣理血藥 42 茴香 理氣止痛˙溫陽散寒 43 木香 行氣止痛˙健脾消食 44 檳榔 下氣消食˙通利水道 45 香附 理氣解鬱˙止痛調經 46 麻黃 去邪熱氣˙止咳逆上氣˙除寒熱 47 旋覆花 降氣消痰˙行水止嘔 48 桃仁 活血祛瘀˙養陰生津˙潤腸通便 49 川芎 活血行氣˙祛風止痛 50 大薊 養精保血˙涼血止血 51 槐樹 涼血止血˙清熱瀉火
第六章 利濕潤燥藥 52 藿香 芳香化濁˙開胃止嘔˙發表解暑 53 茵陳蒿 清熱利濕˙通關節˙去滯熱˙療傷寒 54 豆蔻 化濕消痞˙行氣溫中˙開胃消食 55 瞿麥 利尿通淋˙破血通經 56 獨活 祛風勝濕˙風寒濕痹˙散寒止痛 57 木瓜 和胃化濕˙平肝祛風˙散瘀活血 58 麥門冬 養陰潤肺˙清心除煩˙益胃生津 59 地黃 清熱生津˙涼後˙止血 60 桑樹 清肺熱˙祛風濕˙補肝腎 61 紫蘇 輕宣涼燥˙理肺化痰
第七章 祛風驅寒藥 62 秦艽 祛風濕˙清濕熱˙止痹痛 63 防風 解表祛風˙勝濕˙止痙 64 牛膝 祛風除濕˙活血通經˙利尿通淋 65 牛蒡 疏風散熱˙解毒消腫 66 天麻 定風補虛˙平肝息風 67 蒺藜 祛風和血˙平肝解鬱˙明目止癢
第八章 解表瀉下藥 68 紫菀 潤肺下氣˙消痰止咳 69 香薷 發汗解表˙和中利濕 70 葛根 發表出汗˙開腠理˙療金瘡 71 竹子 治消渴˙利水道˙清肺化痰 72 葳蕤 滋陰解表˙養陰潤肺˙益胃生津 73 菊花 疏風散熱˙養肝明目˙清熱解毒 74 升麻 發表透疹˙清熱解毒˙升舉陽氣 75 大黃 攻積滯˙清熱瀉火˙祛瘀解毒 76 大戟 瀉水逐飲˙消腫散結 77 甘遂 瀉水逐飲˙散結除滿˙破積通便 78 牽牛子 瀉水通便˙消痰滌飲˙殺蟲攻積 79 肉蓯蓉 潤腸通便˙補腎陽˙益精血
第九章 固澀開竅藥 80 罌粟 能行風氣˙祛邪熱˙治療瀉痢 81 五味子 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 82 補骨脂 補腎助陽˙納氣平喘˙溫脾止瀉 83 芡實 固腎澀精˙補脾止泄 84 益智子 溫脾止瀉˙暖腎˙固精縮尿 85 金櫻子 利尿補腎˙解毒消腫˙活血散瘀 86 山慈姑 敗毒抗癌˙消腫散結 87 蘇合香 芳香開竅˙行氣溫中 88 小麥 除熱止渴˙止汗˙益腎養心
【附錄一】藥膳養生與人體規律 【附錄二】養生藥材圖鑑 【附錄三】古今醫學常用度量衡對照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