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台灣後殖民文學史論的精闢論著!戰後台灣文學史的發展,較諸日據時期還要複雜。這牽涉到戒嚴文化下所產生的族群與性別問題,也牽涉到外來強勢文化的干涉,如現代主義與張愛玲文學的議題。在本土論述日益趨於鞏固之際,文學史家如何重新評價這些猶待釐清的問題,正是本書的重要關切之一。本書從後殖民立場出發,探討解嚴後台灣社會的性質究竟屬於後殖民或後現代,從而進一步觀察文學史書寫所面臨的關鍵思考。書中以葉石濤的文學史工程為例,追溯他的左翼史觀及其文化意義。對於頗具爭議的張愛玲文學,本書企圖釐清歷史遺留下來的癥結,並且為張愛玲在台灣文學史中尋找一個恰當位置。作者提出後殖民立場與後結構的思考,來觀察戰後台灣文學多元而複雜的豐碩內容。其中對於解嚴後的女性書寫,尤為關注。書中並收入作者與陳映真的論戰文字,對台灣文學史的書寫策略與歷史解釋,頗多值得矚目的突破性見解。
自序:我的後殖民立場苦惱的殖民地文學──《後殖民台灣》新序第一輯 戰後文學史論後現代或後殖民──戰後台灣文學史的一個解釋葉石濤的台灣文學史觀之建構張愛玲與台灣文學史的撰寫歷史的歧見與回歸的歧路──鄉土文學的意義與反思後戒嚴時期的後殖民文學──台灣作家的歷史記憶之再現(一九八七-一九九七)挑戰大敍述──後戒嚴時期的女性文學與國家認同女性自傳文學的重建與再現台灣現代文學與五○年代自由主義傳統的關係──以《文學雜誌》為中心余光中的現代主義精神──從《在冷戰的年代》到《與永恆拔河》永恆的鄉愁──楊牧文學的花蓮精神第二輯 史觀的討論馬克思主義有那麼嚴重嗎?──回答陳映真的科學發明與知識創見當台灣文學戴上馬克思面具──再答陳映真的科學發明與知識創見有這種統派,誰還需要馬克思?──三答陳映真的科學發明與知識創見
作者簡介陳芳明陳芳明,一九四七年出生於高雄。曾任教於靜宜大學、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立中興大學,後赴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任教,同時成立該校台灣文學研究所,目前為國立政治大學講座教授。著作等身,主編有《五十年來台灣女性散文.選文篇》、《余光中跨世紀散文》等;政論集《和平演變在台灣》等七冊;散文集《風中蘆葦》、《夢的終點》、《時間長巷》、《掌中地圖》、《昨夜雪深幾許》、《晚天未晚》、《革命與詩》;詩評集《詩和現實》、《美與殉美》;文學評論集《鞭傷之島》、《典範的追求》、《危樓夜讀》、《深山夜讀》、《孤夜獨書》、《楓香夜讀》、《現代主義及其不滿》、《很慢的果子:閱讀與文學批評》,以及學術研究《探索台灣史觀》、《左翼台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論》、《殖民地台灣:左翼政治運動史論》、《後殖民台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台灣史觀》、《台灣新文學史》、《我的家國閱讀:當代台灣人文精神》,傳記《謝雪紅評傳》等書,為台灣文學批評學者的研究典範。相關著作:《左翼台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論(新版)》《後殖民台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殖民地台灣:左翼政治運動史論(新版)》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