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9620440830 |
定价 |
NT560 |
售价 |
RM87.50 |
优惠价 |
RM77.88 *
|
作者 |
陳曉蕾
|
出版社 |
三聯
|
出版日期 |
2017-01-13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328 页. 23.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20.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人生唯一肯定的,就是死亡。
我們選擇如何死去,等於展示了我們想如何活著……
思索死亡,更惜珍當下。
─陳曉蕾,本書總序
獨立記者陳曉蕾繼《死在香港》之後的深入報導,仍圍繞香港的善終問題層層深入,而每次她都能引起社會大眾的關注。
直視香港人最深的恐懼:當生命在倒數,誰來照顧?
《怎照顧?》檢視香港現時的醫療和護理服務,老病死沒法避免,可是得到的治療和護理,是和所處的社會有關的。香港的醫院、院舍、寧養院、社區究竟提供了怎樣的支援?香港病人可否待在家中,甚至在家離世?而社區的基層醫療、社福機構正在編織一張怎樣的安全網?是否可讓香港人放心老去,平安好走?
以下摘自繼續報導網站:
《香港好走 怎照顧?》、《香港好走 有選擇?》、《平安紙》是記者陳曉蕾自費採訪三年,超過三十萬字的調查報導,探討香港人晚期醫療和護理問題。《怎照顧?》採訪超過十間醫院,透過大量醫護人員、社工、護理員、病人和家人訪談,檢視目前的臨終護理的支援,尤其留在家裡甚至在家離世的空間。《有選擇?》則從病人自主權出發,拆解香港框框層層的醫療系統。
在香港面對人口老化,醫護政策正在轉變之際,公眾了解人生最後一程的醫護需要,不但讓自己和親友減少遺憾,同樣重要是能夠討論參與改變政策的過程,監察未來政策發展和資源分配。
透過疾病與死亡,了解香港如何看待生命,合力使最後一程,好走。
|
|
|
|
|
|
|
|
|
|
|
|
|
|
|
目錄
總序 一路好走 有選擇 陳曉蕾
第一篇 同病唔同命?
第一章 香港人的噩夢
第二章 理念與現實的鴻溝
第三章 世界級好死
第二篇 重要的旅程
第四章 出發前先計劃
第五章 瑪麗醫院寧養中心:最壞會如何?
資訊:李嘉誠基金寧養服務計劃
第六章 葛量洪醫院紓緩治療科病房:可以不痛嗎?
資訊:嗎啡的誤解
第七章 屯門醫院腫瘤科:全程都陪伴?
第八章 靈實醫院:始終有盼望?
第九章 明愛醫院:尊重我的意願?
第十章 白普理寧養中心:好好說再見
第十一章 麥懿活醫生:活著的意義
第三篇 可以留在家嗎?
第十二章 出院何去何從?
第十三章 葛量洪醫院家居服務:留在家裡有支援?
資訊:出院前準備
第十四章 聯合醫院:家裡離世有晚晴?
資訊:臨終會怎樣?
資訊:家事百感交集
資訊:臨終前四十八小時護理
第十五章 警察‧仵工‧法醫官
資訊:凶宅還是善終福宅?
第十六章 香港有條件選擇嗎?
第四篇 社區一張安全網
第十七章 家庭醫生怎幫忙?
第十八章 當社工遇上醫生
第十九章 社工帶來的力量
訪問:瑪麗醫院深切治療部有關懷
訪問:朱偉正醫生╲社工
第二十章 最快在院舍?
第二十一章 院舍最後一刻
資訊:社福界的要求
第二十二章 兒童紓緩治療:小天使上路
第二十三章 智障人士:笑著說再見
資訊:法律能保障照顧嗎?
跋 未了心願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陳曉蕾
香港記者,1993年入行,2009年開始獨立採訪,長期關注城市可持續發展議題。報導《剩食》獲得2012年香港書獎、台灣開卷好書2011年十大最佳中文創作;《死在香港 流眼淚》取得2014年香港書獎;《有米》得到2014年中學生好書龍虎榜最高票選。
過往的專題報導亦獲得2006年人權新聞獎、亞洲出版協會(SOPA)2007年「亞洲最佳中文人權報導」大獎、2004年「亞洲最佳中文環保報導」大獎等。
主編及出版著作包括:《死在香港 流眼淚》、《死在香港 見棺材》、《阿媽》、《好味》、《有米》、《剩食》、《香港正菜》、《6 ISSUE》、《低碳有前途》、《一家人好天氣》、《聽大樹唱歌》、《夠照》、《生命裡的家常便飯:任方利莎》、《香港第一》、《尋找香格里拉》、《教育改革由一個夢想開始》、《生命好傢伙》。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