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9867034670 |
定价 |
NT380 |
售价 |
RM59.40 |
特价 |
RM53.46 *
|
作者 |
北京故宮博物院編、李靜杰、田軍主編
|
出版社 |
藝術家
|
出版日期 |
2007-11-20 |
装订 |
平裝. 全彩印刷. 304 页. 23. |
库存量 |
已搶購一空目前無法購買 |
|
可订购时通知我 |
|
|
|
|
|
|
|
|
|
|
|
|
|
|
|
|
兩漢之際,佛教傳入中國,佛教美術則出現於東漢中晚期,至漢末、三國時期則較廣泛地流行開來。佛像藝術在中國的發展,除了對佛教教義精神的追求之外,也受到不同時代審美變遷的影響。
中國形式的佛像在五胡十六國時展露端倪。到了十六國至北魏初期,漸漸漢化的佛像除了已呈現其藝術價值外,並表現出傳統的審美情趣。北魏佛教大興,深入民間,形成了以鑄造小型佛像以祈求福澤之風氣。雲岡石窟的開鑿,更使中國佛像藝術走進繁榮期,此時期的佛像,我們可以從其製作的優劣,來推測出佛像施願者的身分。進入隋之後的中國佛像承繼北朝遺韻,「薄衣貼體」則為唐代佛像的特色。到了宋代,佛像具有飽滿瑰麗的作風,以及圓熟的手法,姿態自然或更為精緻。
綜觀中國佛像藝術,初期以西來的鍵陀螺,秣菟羅風格為主流,其後逐漸漢化;北朝及唐為中國佛像形象轉變的兩個重要時間點,同時佛像也慢慢地脫離了佛教原有的色彩,至宋朝時則徹底的退去宗教的色彩。
本書附錄的「佛教單體造像諸問題」,闡述:一.最初的佛像、二.早期金銅佛像、三.青州風格佛像、四.定州系白石佛像、五.唐代的倚坐彌勒佛像、六.羅漢、祖師與神僧像、七.後期的觀音像。
本書是北京故宮博物院紫禁城出版社授權台北藝術家出版社,同步出版系列「北京故宮珍藏文物」中的一冊,全書以200幅彩色圖版(另增局部特寫圖版)與解說對照呈現,圖文並茂。
200件佛像以精美畫質呈現,是一本提供研究中國佛像「毫無爭議的標準器、去偽存真的試金石」的重要專書,更是愛好收藏及審美人士不可缺少的參考書籍。
主編簡介
李靜杰∕中國北京大學考古系考古專業,歷史學碩士;日本名古屋大學文學部美學美術史研究室博士。任職北京故宮博物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為佛教圖像學、佛教考古學專家。 |
|
|
|
|
|
|
|
|
|
|
|
|
|
|
目錄
前言 中國佛教造像的主旋律
南北朝、隋唐 佛像造像77件(包括圖文)
宋元明清 佛像造123像件(包括圖文)
附錄一 佛教單體造像諸問題
附錄二 參考文獻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