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歲時節日類 01 過年(春節) 02 大年 03 小年 04 除夕 05 圍爐 06 拜年 07 壓歲錢 08 貼(掛)年畫 09 貼春聯 10 貼門神 11 貼窗花 12 二十四節氣 13 七十二候 14 元旦 15 賀歲 16 破五 17 人日 18 餉太平 19 元宵 20 走百病 21 二月二(龍抬頭) 22 花朝節 23 社日 24 清明節 25 踏青 26 踏百草(鬥百草) 27 插柳 28 三月三 29 走百病 30 打春牛 31 浴佛節 32 潑水節 33 看麥熟 34 端午節 35 採花節 36 伏日 37 曬龍袍(六月六) 38 火把節 39 七夕節 40 盂蘭盆節 41 中秋節 42 兔兒爺 43 敬月神 44 摸秋 45 鬼節 46 放河燈 47 重陽節 48 佩(插)茱萸‧簪菊花 49 十月一 50 三元 51 三正 52 九九歌 53 九九消寒圖 54 臘八節 55 掃塵 婚喪壽誕類 56 十二屬相(生肖) 57 本命年 58 結髮 59 指腹婚 60 童養媳 61 鬼婚 62 門當戶對 63 相親(相門戶) 64 媒婆(紅娘) 65 月老 66 罵媒 67 七出三不去 68 入贅 69 五不娶 70 合八字 71 換庚(帖) 72 定帖(過細帖) 73 開門封 74 六禮 75 納吉 76 納采 77 納徵 78 傳紅 79 續弦 80 再蘸 81 哭嫁 82 開臉 83 壓轎童子(孩兒) 84 壓箱底 85 壓箱錢 86 亮轎 87 紅雙喜 88 筷子 89 回魚箸 90 戳窗投筷 91 撒筷子‧撿筷子 92 偷筷子 93 披紅(插花) 94 抱雞(挎雞) 95 抱雞報喜 96 同偕 97 拜堂 98 祈子 99 交杯(合巹) 100 傳袋 101 沖喜 102 洞房 103 紅雞蛋(放紅蛋) 104 撒帳 105 棗栗子 106 桂圓‧蓮子‧荔枝 107 滾床 108 挑蓋頭 109 鬧房翻床 110 鬧洞房 111 守花燭 112 參廚 113 回門 114 坐月子 115 洗三 116 打三朝 117 三朝酒 118 滿月 119 撞喜 120 百日(百歲) 121 抓周 122 百壽圖 123 花甲 124 壽桃 125 福祿壽 126 三星圖 127 土葬 128 穿(送)老衣 129 含口 130 送魂(引魂) 131 開吊 132 招魂 133 引魂燈 134 引魂幡 135 紙紮 136 小殮 137 大殮 138 蓋棺 139 做七 140 出殯 141 上墳 142 圓墳 143 家祭‧遙祭 144 屍祝 145 五服 146 斬衰 147 齊衰 148 大功 149 小功 150 緦麻 151 出服 152 奈何橋 153 黃泉路 154 孟婆湯 155 三生石 156 紅白喜事 157 百日祭 158 合葬 159 衣冠塚 160 報廟 161 神主 162 改葬 163 紙錢 164 燒紙錢 165 奔喪 166 鬧喪 167 跳喪 168 放焰口 169 點天燈 170 倚廬 171 做道場 172 梁王懺 173 墓誌銘 174 題旌 175 除服 宗法儀制類 176 宗法 177 昭穆 178 同姓聯宗 179 宗祧繼承 180 嫡子繼承 181 祠堂 182 家族 183 家譜 184 家訓 185 分家 186 正室 187 東床 188 連襟 189 親家 190 耆老 191 加冠 192 加笄 193 千金 194 發蒙 195 坐東閣 196 喬遷之喜 197 叫主辭東 198 上墳田 199 義倉 200 鄉約 201 社學 202 吃講茶 203 社倉 204 義塚 205 善書 206 同庚會 207 合會 208 善會 209 水龍會 210 勸農會 211 結義‧結金蘭 212 拜年帖 213 換帖 214 金蘭會 215 施茶會 216 敬惜字紙會 217 喜喪會‧喜孝會 218 墳頭會‧寒衣會 219 羊頭會‧青苗會 220 同鄉會 221 點茶‧點湯 222 名刺 223 肅拜 224 拱手 225 作揖 226 三揖三讓 227 九拜 228 空首 229 望頭年 230 行酒令 231 唱喏 232 抓鬮 233 賭咒 衣食住行類 234 一口鐘 235 衣裳 236 弁服 237 胡服 238 披風 239 旗袍 240 深衣 241 短褐 242 冕弁 243 人勝 244 烏紗 245 頭巾 246 瓜皮帽 247 蓋頭 248 高髻 249 螺髻 250 頭面 251 面衣 252 蓄鬚 253 畫眉 254 花鈿 255 貼花黃 256 佛妝 257 抹額 258 右衽‧左衽 259 對襟 260 坎肩 261 披肩 262 披帛 263 霞帔 264 紳帶 265 穿耳 266 荷包 267 補服 268 抹胸 269 錦囊 270 木屐 271 纏足 272 熏衣 273 纓絡 274 十大碗 275 七寶羹 276 八寶飯 277 臘八粥 278 八珍 279 年飯 280 社飯 281 子福 282 月餅 283 艾窩窩 284 龍鬚麵 285 餃子 286 東坡肉 287 百事大吉 288 歡喜團 289 棗糕 290 粽子 291 青精飯 292 春捲(春盤) 293 重陽糕 294 鄉飲酒 295 鄉飲賓 296 鄉射 297 雄黃酒 298 屠蘇酒 299 茱萸酒 300 分歲酒 301 功夫茶 302 鼻煙 303 四合院 304 四水歸堂 305 天井 306 胡同 307 牌坊 308 一顆印 309 八寶圖 310 入厝 311 干欄 312 三合頭 313 上樑 314 女牆 315 馬頭牆 316 瓦當 317 斗拱 318 雀替 319 石敢當 320 華表 321 垂花門 322 漏窗 323 照壁 324 八仙桌 325 太師椅 326 木鐸 327 如意 328 麈尾 329 刻漏 330 胡床 331 屏風 332 三泡台 333 搖籃 334 箸 335 算盤 336 步輦 337 畫舫 338 烏篷船 339 驛站 340 棧道 信仰禁忌類 341 句芒 342 四靈 343 青龍白虎 344 玄武 345 伏羲女媧 346 玉皇大帝 347 西王母 348 閻羅王 349 碧霞元君 350 關聖帝君 351 文昌帝君 352 真武大帝 353 土地神 354 城隍 355 灶神 356 送灶神 357 三界 358 三清 359 七仙女 360 嫦娥 361 八仙 362 太歲 363 馬王爺 364 財神 365 門神 366 媽祖 367 注生娘娘 368 田公元帥 369 蠶花娘娘(馬頭娘) 370 魁星 371 痘疹娘娘 372 瘟神 373 麻姑 374 儺 375 二郎神 376 菩薩 377 觀音 378 千手觀音 379 送子觀音 380 彌勒佛 381 布袋和尚 382 十八羅漢 383 福龕 384 開光 385 五祀 386 五牲 387 打蘸 388 扮罪人 389 送寒衣 390 黃道吉日 391 廟會 392 迎神賽會 393 天齊廟會 394 還願 395 香客 396 風水 397 八字 398 六壬 399 占卜 400 扶乩 401 擇吉 402 占夢 403 降神 404 相面 405 看仙 406 跳神 生產工藝類 407 刀耕火種 408 祈雨 409 春耕 410 龍骨水車 411 打秋 412 飯牛 413 迎農祥 414 春牛節 415 田雞報 416 牙祭 417 開張 418 開市 419 過不當 420 忙罷會 421 藥王會 422 送龍行會 423 趕香市 424 走麥罷 425 走江湖 426 還雄雞 427 財神會 428 驅瘟神 429 雞鳴布 430 林門會 431 青苗會 432 敬秧神 433 禁山會 434 照田蠶 435 播種祭 436 曉(早)市 437 接蠶花 438 唱田歌 439 祭田鼠 440 祭穀魂‧祭穀神‧叫穀魂 441 祭魯班 442 祭田公田婆 443 封印 444 封門 445 接五路財神 446 接財神 447 望子 448 鬥彩 449 皮影戲 450 年畫 451 花燈 452 夜光杯 453 挑花 454 剪紙 455 窗花 456 篆刻 457 景泰藍 遊戲娛樂類 458 八佾 459 勾欄(瓦舍) 460 牛燈(舞) 461 放風箏 462 盪鞦韆 463 鬥百草 464 鬥雞 465 鬥蟋蟀 466 擊壤 467 擊鼓傳花 468 滾龍燈 469 賽龍舟 470 划旱船 471 扭秧歌 472 踩高蹺 473 舞龍‧舞獅 474 絲竹 475 角抵 476 百戲 477 竹枝詞 478 走馬燈 479 社火 480 弄潮 481 投壺 482 走月亮 483 花會 484 社戲 485 拔河 486 放天燈(孔明燈) 487 放煙火 488 猜謎語 489 儺戲 490 踢毽子 491 七巧板 492 九連環 493 象棋 494 蹴鞠 495 五禽戲 496 太平車 497 太極拳 498 抖空竹 主要參考書目
作者簡介 趙宗福/民俗學專家 1955年生,青海湟中人。教授、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2002年7月,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獲民俗學博士學位。現任青海省社會科學院院長。多年來,已公開出版學術著作《花兒通論》《昆侖神話》《昆侖神話與西部文化》《青海歷史人物傳》《青海史綱》、《青海民俗》等10餘部,在《文藝研究》《文藝評論》《民間文學論壇》《民俗研究》和台灣《大陸雜志》《民俗曲藝》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00多篇。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