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序:漂泊中展開人生,越境中發現認同/王德威 序章 故鄉與他鄉 第一章 張深切的政治與文學:自傳作品所呈現的人生軌跡 一、張深切在日治時期臺灣知識分子中之定位 二、關於民族意識之覺醒 三、「臺灣自治協會」時期 四、「廣東臺灣革命青年團」時期 五、戲劇活動與政治運動 六、「臺灣文藝聯盟」時代 七、《中國文藝》時代 八、返臺與歸隱 九、結語 第二章 楊基振及其時代:從日記看一位臺灣知識分子從戰前到戰後的心理轉變 一、楊基振與他的時代 (一)學生時期 (二)滿鐵時期 (三)華北時期 (四)歸臺後 二、日記的歷史書寫 (一)戰時華北地區臺灣人的交往圖譜與生活景象 (二)戰爭時局的認知情形與戰後經濟的動蕩 (三)日本敗戰後華北國軍、八路軍與日本軍的角力關係 (四)戰後旅居大陸臺灣人的財產問題與歸臺經過 (五)「光復」後的臺灣諸般世態:二二八事件前後 三、結語:戰前到戰後——一位臺灣知識分子的心理構造轉變 文本越境‧意義再製 第三章 〈藤野先生〉到臺灣:戰後初期「中日友好」的符碼 一、前言 二、魯迅的臺灣傳播 三、關於日文雜誌《新聲》月刊 四、「友好的象徵」:節譯版的〈藤野先生〉 五、結語 第四章 跨界者的跨界與虛構:陶晶孫小說〈淡水河心中〉顯現的戰後臺灣社會像 一、前言 二、從一件殉情事件談起 三、臺灣時代的陶晶孫(1946-1950) 四、致命的吸引力:當臺灣女子邂逅大陸男子 五、戰後臺灣社會像書寫:〈淡水河心中〉 六、結語 附錄、陶晶孫〈淡水河心中〉(〈淡水河殉情〉) 國家重建與文化葛藤 第五章 國民性改造的構想:許壽裳與臺灣,1946-1948 一、前言 二、許壽裳的赴臺 三、許壽裳與臺灣省編譯館 四、許壽裳與臺灣文化協進會 五、許壽裳與臺灣的魯迅傳播 六、結語:許壽裳與臺灣大學 第六章 歷史斷裂中的延續:許壽裳與戰後臺灣研究的展開 一、前言 二、許壽裳與臺灣省編譯館臺灣研究組之設立 三、臺灣省編譯館臺灣研究組的工作內容與成果 四、臺灣省編譯館撤廢後臺灣研究組人員的去向 五、結語 不在場的後殖民狀況 第七章 香港文學或是臺灣文學:論施叔青《香港三部曲》 一、前言 二、異鄉客的香港史:城市地圖的銘刻 三、「日不落國」的殖民幻影:施叔青的後殖民寫作策略 四、文學史的位置:臺灣?香港? 五、結語 後記 參考文獻 索引
作者簡介 黃英哲 日本立命館大學文學博士,曾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訪問學者。現任愛知大學現代中國學部教授、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研究領域:臺灣.中國.日本文化交流史、臺灣文學、中國現代文學。主要著作專著有《台灣文化再構築1945-1947的光和影:魯迅思想受容的走向》(日文,1999)、《「去日本化」「再中國化」:戰後台灣文化重建(1945-1947)》(2007)。合著有《記憶台灣:與帝國的相剋》(日文,2005)、《文本跨界:東亞文化文學研究新嘗試》(日文,2008)等。主編有《許壽裳臺灣時代文集》(2010)、《許壽裳遺稿》(共四卷,2011)等。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