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本書從三大主題──統攝哲學的可能、三教思維方式的交鋒、教法的特殊形態──切入,並以莊子思想為關注點展開三教會通的論述與發展。 宋代以後的中國思想史,三教關係為極大極難的課題。難處在於:首要需能總持各學派之義理與精神,還需有廣闊的理論背景,又要具體了解相應的歷史、社會脈絡,尚需擺脫固有的知見框架與立場,盡可能持平地看待彼此之間的挪借、錯位、轉化、融攝等關係,從而抉發對應於今日仍然深具啟發的論學宗旨與工夫。 儘管日本、歐美對於三教交涉關注既久,研究深廣,但本書取題新穎,問題意識明確,復能諦視問題淵源所自,並藉作者擅長之文本義理分析,與堅密論證,拓前人未至之新境。全書分為九章,主題包括道盛與弘智的統攝哲學、過與無明、藥病論述與教法型態、天均與易莊會通、公安袁氏解莊、佛教孝道觀、臨濟禪僧周理釋夢理論……等,對晚明思想史研究具有高度的學術價值。
增訂版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前言:何時明末?何以清初?何謂三教?何用會通? 第二節 明末清初思潮的線索與特徵 第三節 三教會通諸議題及本書趣向 第四節 本書主題與結構 第五節 三教會通前之預備 第二章 統攝之學如何可能──以覺浪道盛與方以智「火.爐.土.均」取象為例 第一節 道盛師生的課題:坐集折中千古之智 第二節 道盛:大冶紅爐禪 第三節 道盛之火與方以智之土 第四節 方以智:「均」作為統攝哲學之意涵 第五節 小結 第三章 儒學對佛學無明問題的回應──聶豹、劉宗周、王夫之、李顒等論「過」與改悔 第一節 前言:從蕺山評功過格談起 第二節 「過、惡」的現象學式考察 第三節 儒學對無明的發現與理解 第四節 由過、惡與無明中解脫之工夫 第五節 「過」與「無明」設詞之異 第四章 渾天、天均與《易》《莊》會通──王夫之《莊子解》發微 第一節 前言:洞悉思想體系的核心 第二節 《莊子解》成書背景、凡例與特色 第三節 「渾天—天均」之系統 第四節 《莊子解》與儒道同異之辨 第五節 檢討與發微 第五章 儒學論圓徹教法之型態──王夫之與方以智之「應病予藥」喻/辯 第一節 前言:「應病予藥」喻之提出、承受與反駁 第二節 方以智論「應病予藥」之弘規 第三節 王夫之駁「應病予藥」說 第四節 二人型態之異同 第六章 晚明佛教之儒學融攝──論《梵網經》註釋中的「孝道觀」 第一節 前言:孝的文化史意義及儒佛衝突 第二節 袾宏論孝──至德要道與涉妄非真 第三節 寂光的律學中興 第四節 智旭的願心與儒佛會通 第五節 弘贊──性本孝慈 第六節 澹歸──孔釋同心與立身行道之大 第七節 出世孝之勝義 第七章 貝葉前茅與三教會通──公安袁氏的莊子學 第一節 前言:另類莊子注 第二節 佛學為宗之交會 第三節 儒學義理之並擷 · 第四節 三教會通之綜合 第五節 公安袁氏之立義與限制 · 第八章 夢即佛法──徹庸周理《雲山夢語摘要》研究 第一節 徹庸周理與《曹溪一滴》──生平與成書形式考察 第二節 夢的解析與觀法綜論 第三節 三教論夢或夢境之異 第四節 小結 第九章 結論 第一節 串講 第二節 疏異 第三節 綜攝 第四節 期會 參考書目 索 引 後 記
作者簡介 徐聖心 祖籍廣東蕉嶺,1965年生於臺灣彰化,1998年獲國立臺灣大學中文所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2014~2015年曾任日本東京大學中國思想文化學研究室訪問教授。學術領域為先秦儒學、莊子與莊子學史、明末清初三教交涉、中國美學史、中國夢文化。 除《青天無處不同霞 : 明末清初三教會通管窺》外,已發表論文尚有〈真人不夢與莊周夢蝶〉,〈偶然性.再現.生命實相──蘇軾〈後赤壁賦〉釋旨〉,〈「莊子尊孔論」系譜綜述──莊學史上的另類理解與閱讀〉,〈先秦關於「人與國家」主題論述的兩種型態──從韓非子對儒家的批評談起〉,〈《史記》論「個體與歷史」舉隅──〈伯夷列傳〉決疑〉,〈《孟子》「天下之言性」章異疏會詮及其人性論原則〉,〈宗炳〈畫山水序〉及其「類」概念析論〉,〈陰陽神化與繼善成性──宋明儒對〈繫辭.上傳〉第五章第一節的闡釋〉,〈楊貴妃在當代東亞──文藝的形象塑造與生命解讀〉,〈論《論語》中孔子所體現的「心之無對性」〉及〈在異域回眸中國──劉大任袖珍小說中的文化反省〉等。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