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9888369294 |
定价 |
NT440 |
售价 |
RM68.80 |
优惠价 |
RM61.23 *
|
作者 |
龔鵬程
|
出版社 |
香港中和出版
|
出版日期 |
2016-05-10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392 页. 23. |
库存量 |
已搶購一空目前無法購買 |
|
可订购时通知我 |
|
|
|
|
|
|
|
|
|
|
|
|
|
|
|
|
本書由“人”的角度切入,就人的體氣、飲食、男女、家庭、社會關係、天人關係、歷史意識、思維模式、感性世界、德業擔當、文化實踐等各層面,說明古代文化在這些方面如何處理,其所形成之文化,在與世界其他文化的比較中,又顯示了甚麼型態、有甚麼優缺點。對於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出現的一些誤解,則正本溯源,說明其致誤之由來。對華夏文明在現代變遷異化後之再生的可能,也有一些期許。
本書採用學術講座的風格,有意保留講課的口氣和生動的文風,有“講”的現場感,比較親切、有趣。
本書的擬想讀者主要是青年,適合社會上一般讀者作為提高文化素養的普及性讀物;如果用作大學通識課教材,教員上課時可以參照其框架和基本內容,再加補充發揮;或者預先指定學生閱讀某些章節,上課時組織學生討論。 |
|
|
|
|
|
|
|
|
|
|
|
|
|
|
目錄
序論
第一講 體氣:感諸萬物
一 不以形體為崇拜對象
二 不以人體為審美對象
三 不以心體為二元對立
四 知覺體驗與氣類感通
第二講 飲食:禮文肇興
一 上古文明的性質
二 特重飲食的文明
三 飲食思維的傳統
四 飲食文明中的人生與宗教
五 飲食文明中的政治與禮教
第三講 男女:人倫漸備
一 兩性關係的想像
二 姓氏與祖先崇拜
三 始祖高禖與上帝
四 性別思維的特色
第四講 封建:立此家邦
一 敬人神
二 立制度
三 厚人倫
四 辨中西
第五講 道術:內聖外王
一 封建禮教
二 郁郁乎文
三 禮本太一
第六講 天人:通乎神明
一 特殊的神人關係
二 非超越性的天帝
三 非奉誡待救的人
四 自然自在之天道
第七講 王官:理性的禮制社會
一 諸子出於王官之學
二 王官本於宗法禮教
三 理性化的支配型態
四 社會變遷下的官學
第八講 史學:史官與歷史意識
一 “舊法”世傳之史
二 舊法世傳之“史”
三 舊法“世傳”之史
四 歷史性的思維
第九講 用思:思維模式與方法
一 思維的模式
二 思維的方法
第十講 抒情:氣感愉悅的世界
一 風氣聲樂以生萬物
二 聲歌舞踴以成君子
三 君子興詩感情成樂
第十一講 憂患:德業政治的擔當
一 天下:受命於天的帝國
二 革命:應順於民的政權
三 國家:參錯於家族的邦
四 治國:異於家政的國務
第十二講 周公:文化實踐的聖王
一 思想史上的周公
二 “軸心期”之謎
三 集大成的創制者
四 中國觀的確定者
五 禮樂文德的教化
第十三講 畫歪的臉譜:孟德斯鳩的中國觀
一 想像遠方的“異類”
二 貶損“異類”的道德
三 中國國情特殊論
四 亞洲社會停滯論
五 中國觀的新典範
六 精神發展的譜系
七 孟德斯鳩在中國
八 由歷史發現歷史
第十四講 由法律看西方對中國文化的認知
一 西方的中國法律觀
二 總評:中國法律之性質
三 分論:法律的實施狀況
四 超越偏見與誤解
第十五講 華夏文明的異化與再生
一 演化、變化、異化:文明轉變與發展的模式
二 變動中的文化:當代中國的文化處境
三 流動的傳統與再生的文明
四 大陸、台灣、海外:全球化與華夏文明的新動向
後記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龔鵬程
祖籍江西,1956年生於台灣,博士、教授。曾任報社主筆、書局總編、政府公職人員等等,創辦過三所大學、一些研究機構。兼通三教,博涉九流。著作六十餘種,主編圖書數百種。以弘揚中華文化為職志,現在大陸講學。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