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第一章 不該走的路:男孩與其內在生活的疏離 男孩們貼近情緒時總是帶有一些不自在,他們寧願選擇將自己深深地藏起,或是在一旁冷眼旁觀自己的情緒,因為「感覺」讓他們深受威脅,像是要滅頂。 第二章 玫瑰叢中的尖刺:男孩在早期教育階段的掙扎 如果學校是一個充滿負面控制的環境,孩子會越來越不喜歡上學,因為在那兒,他的個人成就並不受重視。男孩們的校園生活經驗常常像是玫瑰花叢中的尖刺,讓他們看到自己是異類的、不重要的、甚至是令人不悅的存在體。 第三章 斯巴達式教育的代價 當我們看到一個男孩的生命中充滿粗暴的對待或是暴力時,我們就會看到這名男孩是如何在羞辱、自我憎恨與憤怒中苦苦掙扎。許多男孩因此在童年時期就早早關上感情的大門,再也無法了解或表達自己的情緒。 第四章 殘酷文化 有些成長故事,即使事隔多年,男人根本不想回憶起,因為當時所造成的情緒痛楚太深刻了,這些屬於男孩的殘酷故事,充滿專斷、羞辱、恐懼與背叛。大部分的女性從未聽聞,大部分的男人與男孩也不願意說、不願意與人分享。 第五章 父與子:渴望與距離的延伸 男人們在說話的時候,絕不輕易將「愛」字說出口,但事實上他們說的都是這件事。父子之間,是一個愛從未消逝的故事,只是這個故事總是以吼叫、憤怒與羞辱的方式上演。 第六章 母與子:連結與變遷的故事 幾乎每一個作母親的都會注意到,有一天,兒子開始閃躲他們之間身體的親密接觸。同時,幾乎每一個母親也都有經驗,有一天,她開始對於給予兒子擁抱、親吻或撫愛覺得不安。母親與兒子都會經歷這樣的改變,但兩者的經驗並不相同。 第七章 在孤獨的城堡中 當男孩邁入青春期時,情感的封閉幾乎變成了一種反射動作,因為生命充斥著殘酷文化,來自同儕的威脅與羞辱無孔不入,人與人的信任逐漸消蝕,他要不是藏起自己的感覺,要不就等著接受更多的磨難。 第八章 男孩與沮喪、自殺的對抗 許多男孩深信,如果要變成男人,他們必須「超越」自己的感覺,這讓他們無時無刻不處在心理的衝突中,一旦這些衝突無法再被壓抑,憂鬱症就變成男孩表達心靈的一種方式,這是非常要命的結局。 第九章 烈酒與迷幻藥:填補感情的空隙 男孩們的酒醉故事就是他們的「戰爭故事」,充滿冒險與戲劇化的情節中,他們不斷地測試自己力量與忍耐力的極限,找出誰才是最強壯、最勇敢的人。每一次,喝酒對於男孩來說就像是要上戰場,他們期待著之後的歡呼。 第十章 與女孩子們:從真心到無情 男孩子與同性朋友一起玩的都是充滿競爭的遊戲,他們少有機會去「閱讀」他人,如果無法了解別人的感覺,一個人很難對別人感同身受,這使得男孩經常誤解來自女孩的訊息,他們根本就找不出女孩子所想的、所要的到底是什麼? 第十一章 憤怒與暴力 在有暴力傾向的男孩身上,我們看到許許多多的該隱,那是一個失望的、自覺不被尊重的男孩,一個被羞辱、深深覺得挫折的男孩,他們的憤怒不斷地在滋長,最後終於爆發,自傷傷人。 第十二章 男孩的需要 冒險與戰爭故事自古以來歷久不衰,男孩子對這些故事特別地著迷,但這並非男孩子所想看、想知道的一切,男孩和女孩一樣,他們也渴望聽聽關於情感勇氣的故事,只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一個男孩僅因展現出道德或情感勇氣而被稱揚。
作者簡介 丹.金德倫(Dan Kindlon) 任職於哈佛大學超過十五年,教授兒童心理學與行為研究。金德倫博士是一位先驅的研究者,本身也從事男孩與家庭的心理治療,多年來一直擔任波士頓一所獨立學校的兒童心理諮商顧問。 麥可.湯普森(Michael Thompson) 傑出的兒童心理學家,專授關於男孩發展的問題,並在全美各地推動由父母、老師以及學生一同參與的問題解決工作小組。他是位學校樂於諮詢的心理顧問,目前也在波士頓一所獨立男校任職。 譯者簡介 吳書榆 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學士、英國倫敦大學UCL(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經濟學碩士。曾任職於公家機關、軟體業擔任研究、企畫與行銷相關工作,目前為自由文字工作者。 譯有《讓顧客主動推薦你》、《獵殺巨人》《上下管理,讓你更成功!》《CQ文化智商》《華頓商學院教你活用數字做決策》《父母老了,我也老了》等書(以上皆由經濟新潮社出版)。
买了这本书的人也买...
最近浏览商品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