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二十世紀落幕了。英國歷史學家霍布斯邦在歐洲的視角內,將這個世紀界定為從1914年世界大戰爆發至1991年蘇東解體為止、作為“極端的年代”的短二十世紀。與他的看法不同的是,在本書中,作者將中國的二十世紀界定為從1911至1976年的作為“漫長的革命”的短二十世紀——這是一個極端的但同時也是革命的時代。 本書作者論述了中國在這個“短世紀”中的兩個獨特性:第一個獨特性集中於這個“短世紀”的開端,即在革命建國過程中的帝國與國家的連續性問題。第二個獨特性集中於這個“短世紀”的終結,即革命與後革命的連續性問題。全書由10篇論文組成: 1. “亞洲覺醒”時刻的革命與妥協——論中國的“短二十世紀”的開端 2. 文化與政治的變奏──戰爭、革命與1910年代的“思想戰” 3. 二十世紀中國歷史視野下的抗美援朝戰爭 4. 去政治化的政治、霸權的多重構成與六十年代的消逝 5. 1989社會運動與中國“新自由主義”的歷史根源——再論當代中國大陸的思想狀況與現代性問題 6. 自主與開放的辯證法——寫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六十周年之際 7. 兩種新窮人及其未來──“後階級社會”的階級問題及其尊嚴政治 8. 代表性斷裂與“後政黨政治” 9. 代表性的斷裂——再問“什麼的平等”? 10. 兩岸歷史中的失蹤者──《臺共黨人的悲歌》與臺灣的歷史記憶
1“亞洲覺醒” 時刻的革命與妥 -----論中國的”短二十世紀”的開端 一、中國的短二十世紀:兩個獨特性 二、革命與連續性的創制 三、帝國與國家、北方與南方 四、民族自決與”落後的北方” 五、三種政治整合:議會多黨制、行政集權與革命建國 33文化與政治的變奏 -----戰爭、革命與1910年代的”思想戰” 序論:”覺悟”的時代 一、從”文明衝突”到”文明調和” 二、洪憲帝制、政體危機與”新舊思想”問題 三、調和論與二十世紀新(舊)文明 111二十世紀中國歷史視野下的抗美援朝戰爭 一、”對中國、對朝鮮、對東方、對世界都有利”: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條件 二、人民戰爭轉向國際主義聯盟戰爭的政治意義 三、並非結論:停戰體制與去政治化條件下的戰爭 161去政治化的政治、霸權的多重構成與六十年代的消逝 一、中國與六十年代的終結 二、去政治化的政治與黨國體制的危機 三、去政治化的政治與現代社會 四、霸權的三重構成與去政治化的政治意識形態 231 1989年社會運動與中國”新自由主義”的歷史根源 ------再論當代中國大陸的思想狀況與現代性問題 一、1989年社會運動的歷史條件與”新自由主義”的反歷史解釋 二、1990年代的三個思想階段及其主要問題 三、為什麼從現代性問題出發 305自主與開放的辯證法 -----寫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六十周年之際 一、獨立自主及其政治內涵 二、農民的能動性 三、國家的角色 四、主權結構的變異 五、政黨國家化的悖論 六、金融危機還是經濟危機 329兩種新窮人及其未來 -----階級政治的衰落、再形成與新窮人的尊嚴政治 前言 一、新窮人與新工人的誕生 二、不確定的主體:農民工、工人階級或新工人? 三、打工短期化、法律維權與政治正義 四、工人國家的失敗與代表性的斷裂 371代表性斷裂與”後政黨政治” 一、全球政治的代表性危機 二、重構二十世紀中國的代表性政治原理 三、“後政黨政治”的條件 四、理論辯論與政黨的”自我革命” 五、人民戰爭與群眾路線 六、階級重組與階級政治的衰落 七、“後政黨政治”與憲政改革的方向 389代表性的斷裂 ----再問”甚麼的平等”? 序言:政治體制與社會形式的脫節 一、再問”什麼的平等”? 二、齊物平等與”跨體系社會” 453兩岸歷史中的失蹤者 ----《臺共黨人的悲歌》與臺灣的歷史記憶 489當代中國歷史巨變中的臺灣問題 ----從2014年的”太陽花運動”談起 一、兩岸政治關係的危機與統派的式微 二、反服貿運動與反TPP 三、政治認同的至關重要性與兩種規則的衝突 525人名索引
作者簡介 汪暉 中國大陸近十年來最受爭議的知識分子、學者,被譽爲新左派領袖,現任清華人文與社會高等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曾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博士後研究、美國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華盛頓大學訪問學者、柏林高等研究所、海德堡大學研究員。汪暉目前研究工作集中於現代中國思想的研究。 主要著作有: 1. 《去政治化的政治:短二十世紀的終結與九十年代》 2. 《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四卷本),增訂版2008 3. 《死火重溫》 4. 《亞洲視野:中國歷史的敍述》
最近浏览商品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