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中國思想史脈絡下的「early modern」呈現什麼樣的精神景觀? 本書重新建構中國近世時期的思想圖像, 打開了通往傳統中國精神「故鄉」的歸鄉之路! 本書對於中國思想史的時代區分採宋近世說,內容涵蓋了宋朝至清朝的中國重要思想學說,探尋了朱子學從理到禮之轉換等各種思潮的動態,並以社會與政治的動向為背景,勾勒出傳統中國轉向近代時期的思想圖像。作為共享漢字文化圈的作者,伊東貴之指出了中國近世思想史上,許多學者鮮少注意的問題點,在終章也為連結中國近代思想諸問題,留下了一個伏筆。對於中國近世思想研究,甚至是中國研究本身,本書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思考角度。 名人推薦 呂妙芬(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徐興慶(國立臺灣大學日本語文學系教授) 鄭重推薦 伊東貴之教授《中國近世的思想典範》一書探討中國近世儒學思想的變遷,及其與政治、社會互動的複雜關係。全書對於宋代道學的人性論及強調氣質變化的自我陶冶,到明末清初因社會流動造成的失序危機與尋求秩序重建的努力,並轉為更重視社會倫理與客觀禮教的變化過程,有詳盡的討論。伊東教授的論點不僅奠基於堅實的文獻基礎,且積極參與學界──尤其是日本學界──相關議題的討論。對於不同時期、不同學者的研究視角與論點,也有深入的分析與反省,並嘗試提出更多元的理解。本書中譯本的問世,對於漢語學圈讀者瞭解日本學界的討論,以及東亞視野的比較,有重要的貢獻。――呂妙芬(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近世的思想典範》一書從日本學者的觀點,介紹中國歷史區分的重要學說,分析自宋學(道學)成立以降,與思想史展開有關的類型學看法。內容掌握從朱子學到陽明學、考據學等思想史的發展脈絡,進而從比較史、比較思想史的觀點,探討「禮治系統」在中國社會實踐「文明化」的過程。 本書分析中國近世思想史各種先行研究,從時代的斷裂和繼承的兩個層面,考察廣義的宋學成立之劃時代性格,並針對明代中葉以降,政治、社會整體的秩序重整及其流動化現象,探討新的政治、社會、意識形態「秩序」化的動向,同時考察清初朱子學者呂留良(1629-1683)的思想脈絡,檢視近世中國的「秩序」構想,重新建構當時代的思想典範,爬梳中國近世思想史發展之新圖像。本書論述內容精闢,相關史料的掌握及運用詳細而周全,無論從研究方法或是文獻學的角度,都是一部值得華語圈同好參考的優良學術書。――徐興慶(國立臺灣大學日本語文學系教授)
中文版序 第壹章 中國思想史上的近世 一、傳統中國的「故鄉」 二、近世思想史的問題群 第貳章 宋學之轉出 一、經學的刷新與史學的新潮流――其含義與兩義性 二、「天」觀與「性」說的轉換和意義轉變 三、唐宋變革之思想史的意義 第參章 近世儒教的轉變 一、超越「解放」史觀意識形態 二、從「氣質變化」(修養)論到「禮教」 三、從朱子學到陽明學 四、明清思想和「禮教」 第肆章 「秩序」化的面向 一、「發展」史觀的重考――秩序和流動性 二、清初思想的典範 三、對清代中葉的展望 第伍章 近世儒教的政治論 一、「政治化」的朱子學――呂留良事件的立場 二、士人的立場――禮.君臣論.封建.郡縣與鄉紳 結 章 「中國近世」的思想空間 一、從「挫折」論到「近代」 二、重新審視中國近世思想史 人名索引 人物生卒年一覽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伊東貴之 東京大學人文科學研究科博士,歷任東京大學助教、武藏大學助教授、教授,現任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總合研究大學院大學教授。專長為中國近世思想史、日中比較文學.思想,是日本知名的中國研究學者。伊東貴之教授活躍於臺日中三地學術界,在中央研究院、中國南京大學、復旦大學、日本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等校皆獲邀發表學術論文。目前擔任日本中國社會文化學會理事、日本18世紀學會幹事,同時也是日本東亞文化交涉學會的發起人。 譯者簡介 楊際開 杭州師範大學國學院專職研究員。研究領域為十九世紀末期的東亞國際政治。 校訂者簡介 徐興慶 臺灣大學日本語文系暨研究所教授、臺灣大學日本研究文中心主任、關西大學亞洲文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