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從「概念」出發,建立政治作戰專業理論與六戰相關理論之學術根基;其次,從「歷史」出發,以政治作戰制度的演展為經,參考國外及中共之政工制度為緯,據以確立政治作戰制度的角色功能。第三,從「制度」出發,析論政治作戰實務工作的範疇、組織與功能。第四,從策略面探析政治作戰的角色、責任與運用,最後,對政治作戰之學理價值進行評估與展望。全書共分成政治作戰理論篇、制度篇、實務篇、策略規劃篇和展望篇五大部份,一來區分層次,二來兼顧縱橫銜接配套,期助益於對應運用。 本書除從宏觀面對國軍政戰制度的發展過程進行研究,以時間為軸線,著重整體的、綜合的與戰略的基本理論框架分析;另亦從微觀面,以原則性的認識出發,分析其在落實在軍隊政治教育、文化宣傳、軍事新聞與傳播、社會工作、心理輔導、服務官兵、福利服務、民事服務、監察工作、軍事安全工作、全民國防和心理作戰等各項專業面向上的概況,然後對之進行抽繹,得出國軍政治作戰學的知識架構,使之含納六戰和各項實務工作。 本書的問世足堪為一部具有學理與實務應用的經典之作,除可作為國軍政治作戰的理論基礎,亦可作為未來政戰制度延續的指導方針,對政治作戰學研究有興趣的讀者,本書實為不可或缺之經典讀物。 本書特色 第一,完備政治作戰理論體系。主要是從「思想」、「方法」、「歷史」與「制度」四大範疇,建立理論基礎,使政治作戰概念邁向體系化、功能化和準則化,發揮政治作戰的專業功能。讓國軍政治作戰制度得以具體的學術論著呈現。 第二,精進制度的角色功能。政戰制度係以國軍軍事戰略和未來戰爭需求為導向,必須使部隊的精神戰力能在內外、軍種、平戰、上下之間的各領域相互貫穿、結合,互為依恃,展現強悍精實的總體戰力。此一整合性顯示政治作戰制度的專業知識與能力能否依據新的國防戰略,尤其在推動國防轉型與軍事革新過程中,與時俱進地提出新的整合性論述與發展規劃,關係著角色功能的價值,此亦為本書編撰的最大意義。 第三,使教學、研究與致用三者緊密結合。國軍政治作戰制度以支援建軍備戰為核心要務,亦是維護國家安全必備的軟實力之一環,就資源運作觀點,須將教學、研究與致用三者緊密結合,形成輸入(inputs)、輸出(outputs)和反饋(feedback)生生不息的開放系統與管理型態,才能精準掌握環境中的需求面與供給面,一方面快速適應組織變革,一方面及時開創新的局面。本書即循此一途徑,將政治作戰相關的理論與實踐活動學科化,成為課程教材與全軍政戰幹部實務運作的指南,進而獲得國人和國軍幹部的認同。 編者簡介 黃筱薌 原籍:臺灣 彰化 現居:臺北市 學歷:美國西太平洋大學企業管理博士、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系學士 經歷:教官、軍訓教官、敵情館館長、講師、副教授、組長 現職:國防大學政戰學院政治系教授兼政治研究組組長 主要著作 中共延安文藝整風透視 中共意識形態之演變與運作研究 澎、金、馬地區兩岸漁民交易對國防安全影響之探討 領導能力操作化之探索性研究—臺灣軍校生培育個案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