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第1章 與孩子當好朋友的9個方法 01懂得使用權威,就不必大吼大叫 看到父母「發威」,孩子們就會收斂自己的行為 讓孩子清楚,親子的權利位置原本就不平等 與孩子平起平坐,他們就會爬到你頭上 02當「完美父母」不如當「孩子的朋友」 沒有「完美父母」,更沒有「完美教養技巧」 「優質家庭時間」是個陷阱 孩子永遠都會抱怨「爸媽不公平」 孩子的個性不同,教養態度當然「不一樣」 指望孩子回報父母全部的愛,是痴人說夢吧! 03「威信」比「專制」更能有效約束孩子 寬容管教,往往成為孩子用來製造父母罪惡感的武器 威信並非專制,反而更能得到孩子的尊重 04吼叫威脅,只會使你成為孩子眼中的「恐嚇專家」 孩子隨時都在觀察與測試父母的威信底線 父母動不動就威脅恐嚇,孩子就會消極抵抗 05規則清楚,就能讓孩子學會不自找麻煩 父母有責任訂定無可商量的規則 在青春期結束前,孩子都得被教導和約束 06規則,可約束孩子完成他們本分內應該做的事 凡事給孩子「自由選擇」,就是父母失職 訂規則是為了保護孩子,但執行時要有彈性 不同規則有不同的達成方法 處理親子間的衝突需要努力和耐心 給孩子一些自由和彈性 07別為了讓孩子聽話,而製造孩子的罪惡感 製造孩子罪惡感好讓他聽話,會造成他一生的陰影 與其製造孩子的罪惡感,不如直接說出對他的期望 有罪惡感有時候不見得是壞事 08孩子的敵意,其實是想測試父母對界限有多麼堅持 別想控制一個追求自我的孩子,那只會自找苦吃 設定界限與挑選戰場是必要的 處罰孩子前,先想想「這件事有多重要?」 第2章 懂得正確解讀孩子反抗行為的7訣竅 01說話「有分量」比「高分貝」更能讓孩子服氣 孩子可以用情緒面對衝突,但父母不可以失去理性 把「輸贏」放一邊,才能真正解決親子衝突 02別因為「愛的教育」的口號,而假意接受孩子的不當行為 父母該立場一致,聯手來對抗孩子嗎? 父母的虛假與矛盾心態,孩子其實很容易察覺 父母迷思「愛的教育」,害孩子進退兩難 03父母以權威「贏」孩子,孩子不見得會服「輸」 解決衝突時,重點要放在「親子關係」而非「輸贏」 執著「輸贏」,最後就會「贏了」面子、「輸了」孩子 接受「衝突」是生活的一部分,就能理性處理 04防止衝突擴大與惡化的3個關鍵時刻 1. 雙方吼叫爭辯,為了輸贏而僵持不下時 2. 孩子發現自己能夠逼父母讓步時 3. 父母的嘮叨說教激起孩子宣戰的決心時 05把握5個步驟,從容解決親子衝突 預先作好心理準備與因應對策 父母的要求是什麼,要清楚地讓孩子知道 規則少、簡單扼要,讓孩子輕易讀懂且內化 預先設想如果規矩被破壞了該怎麼因應 教孩子重要的溝通技巧,比批評或懲罰他們的行為來得積極 06正確解讀孩子的抗拒行為所傳達的訊息 父母必須懂得解讀孩子每次抗拒行為所要傳達的訊息 經常檢討處理親子衝突的態度,並隨孩子的年紀修訂規則 隨時檢視規則的適用性,就能使孩子的抗拒給合作 07阻擋孩子尋求自立,會更激化親子衝突 尊重青春期孩子尋求精神自立 該抓緊或放手,得視孩子的心智成熟度來決定 採取規則協商方式,可有效解決與青春期孩子的衝突 第3章 提升「陪伴品質」的5個練習 01練習,就能維持健康親子關係 把心思都投注在工作上的父母 過度熱衷追求注自己的興趣的父母 陷在婚姻困境裡的父母 因疾病而心有餘力不足的父母 02再忙,也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陪伴」 瑣碎時間的陪伴,也可以讓孩子感到滿足 最好的陪伴往往都是最簡單 時間不充裕的情況下,如何讓孩子感覺到被「¬陪伴」 03與孩子溝通要懂要領與時機 與孩子溝通要得法,責罵孩子須講究時機 改掉老愛為孩子做決定的壞習慣 孩子需要的是引導,不是聽命行事 用心傾聽,孩子就會感受到父母的誠意 04建立家人親密、溫暖情感 家庭凝聚力是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力量 沒有負擔的談天說地就是最好溝通 暫時抛開工作與責任,陪孩子快樂遊戲 幽默的氣氛是全家人情緒的調和劑 05共同價值觀,是凝集家人互相支持的力量 全心接納孩子,但堅守嚴明紀律 承認並尊重孩子的感覺及欲望 支持孩子但不要求完成超出其能力的事情 第4章 引導孩子處理自己的情緒問題的9方法 01溝通方式應有彈性,要依孩子的年紀調整 小學以前的溝通技巧:不要直接告訴他們「不行」 小學階段的溝通技巧:教導孩子不要「盲目追求流行」 青春期的溝通技巧:誠實的讓他們知道「可」或「不可」 02無障礙的溝通:詢問→傾聽→引導解決 以「詢問」的方式,引導孩子說出答案或問題 傾聽孩子並調整自己的想法與感覺 簡潔陳述孩子的重點,會使他更有信心溝通 引導並接受孩子所提出的建議 03不用開口說話,照樣能有效溝通 肢體動作則可以表達內心的想法 「打屁股」有時候也是一種有效的非口語溝通 04掌握孩子的情緒節奏,並採取預防措施 孩子慣有的情緒反應出現時,先協助他學習自制 想讓彼此冷靜下來,再處理問題 換個方式看待並處理孩子的情緒問題 05引導孩子解決自己的情緒問題 用故事引導孩子,但忌諱流於說教 給孩子一個引子,然後給他空間自行解決問題 06感到被接受、尊敬、肯定、重視,孩子自然願意打開話匣子 感受到孩子的心聲時,要協助他說出來 透過遊戲,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 認真看待孩子的感受,是協助他吐露出聲的關鍵 幫助孩子說實話,才能正確的幫他解決問題 勿將說謊的行為「合理化」 就算「善意謊言」也不該說 07孩子誠實認錯時,就不要處罰他 無須過度誇大「誠實」的重要性 把說謊的重點放在「承認」,而非「處罰」 即使孩子仍得接受處罰,也要讚美他說實話的勇氣 08家庭會議可使親子溝通更徹底 讓孩子參與決議過程,有助於他們明瞭父母的立場 家庭會議是讓孩子發洩心中不滿的最佳時刻 09讓孩子主持家庭主議,更可令其暢所欲言 孩子可以提建議並訂規則,但須由父母監督執行 會議時間不要過長,以免孩子失去耐心與專注力 第5章 使孩子肯定自我情緒的8技巧 01父母不接受孩子的感覺,孩子遇到情緒問題時會自我否定 用心聽事情的真相,也聽懂孩子的心聲 掌握傾聽的訣竅,溝通就能事半功倍 01父母不接受孩子的感覺,孩子遇到情緒問題時便會自我否定 孩子有權利擁有自己的情感與表達自己的情感 「鼓勵」是解決孩子情緒問題的不二法門 用心聽事情的真相,也聽懂孩子的心聲 掌握傾聽的訣竅,溝通就能事半功倍 02被孩子激怒時,父母要先管好自己的情緒 盛怒時,記得深呼吸、說話慢、語調柔 孩子對父母吼叫,是為了反對父母的強勢與權威 爭論沒有贏家,孩子也無法從中學到好規矩 管不住自己的情緒時,要管好自己的舌頭 把眼光放遠,問問自己「這件事有多重要呢?」 別讓「最後一根稻草」壓垮你的理智 03給孩子表達不滿情緒的機會 最厲害的教養訣竅就是「傾聽」 孩子的抱怨再微不足道,父母也要認真聆聽與看待 別過於急著要在當下糾正孩子的不當行為 聽到事實真相,也要聽到孩子內心的聲音 不要判定對或錯,而要感同身受 04引導孩子適當地發洩壓抑的憤怒情緒 引導孩子去感受、辨識並接受他們的憤怒情緒 教孩子透過語言或繪畫方式「一吐為快」 利用「問診」的技巧,讓孩子發洩欲求不滿的負面情緒 幫助孩子對抗失望的情緒 05以建設性的態度,處理孩子令人接應不暇的憤怒情緒 任何事情都可能讓孩子怒氣高漲 媽媽經常成為孩子情緒的出氣筒 以冷靜的態度處理孩子的情緒,幫他紓解壓力 協助孩子建設性解決憤怒情緒的步驟:辨識→健康表達→控制 06壓抑內心不忍,堅定拒絕孩子的不當要求 不需要對孩子的每個要求都高度關切 堅定原則與態度,孩子花招百出的要求就無法得逞 別對孩子失望的表情心軟,而拒絕不了他的要求 以具說服力的理由清楚的拒絕孩子,並讓他們了解父母的立場 07別要求孩子滿足你的刻板期待 別對孩子有刻板印象,也絕對不作比較 讓孩子明確的感受到自己受到重視 08成為孩子的情緒問題專家,協助他培養其健康情緒 了解孩子先天與後天的差異 任何足以讓孩子憤怒的事情,都是培養其健康情緒的好媒介 了解孩子的興趣及性向,才能真正的溝通 第6章 教導孩子學習「自我約束」的8個練習 01為孩子建立行為標準,協助他學會自律 幫孩子建立行為的標準,並耐心、堅持地要求他們遵守 為孩子訂定比其能力稍微難一點點的行為,可以助其成長 02有效的正向管教孩子,只須五個步驟 1. 懂得與孩子雙向溝通 2. 管教要合乎邏輯、公正、有效 3. 考慮孩子是否有能力一次完成你的期望 4. 培養孩子「思考問題」與「提出解決方法」的能力 5.對孩子可能發生的預作準備 03愛,然後才能解決孩子越軌行為 嚴厲處罰不但無效,也無法解決孩子的越軌問題 在「愛」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比較容易被糾正 「愛,然後才有順從」是教養孩子的金科玉律 04拋開吼叫、打罵,用心教孩子自律 何需打罵!多花時間陪伴,孩子的壞行為便會自然消失 教導孩子「自律」,只要懂三個訣竅 孩子表現出壞行為時,最需要被關愛 05把處罰當成管教,並無法改變孩子的行為 處罰只能收一時之效,無法讓孩子學會「自律」 要善用「好原則」來管教孩子 06錯誤的管教會降低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導致管教無效的「壞原則」 改變孩子的壞行為,就要耐心無限 有些壞行為,其實是可以「不要管」的 父母越能以身作則,孩子就越不需要被管教 07適時、有效且適度的處罰三步驟 1. 立刻採取行動 2. 設定合乎邏輯的後果 3. 取消某項孩子特別喜歡的特權 08不處罰,也可以教會孩子「負責」 懂得「負責」的孩子,自然會自律 不處罰,孩子一樣學會「負責」與「自律」 第7章 結語
作者簡介 米蘭達 大學主修心理學 曾擔任過新聞雜誌記者、親子雜誌記者。擁有豐富的教養知識,但自認不是育兒專家,只是一個早早就下定決心的媽媽,對三個孩子的情緒教育非常用心。 每當聽到父母們抱怨孩子不聽話、反抗,急著四處尋找解決「孩子的問題」的方法時,她總會問父母們:「難道都沒有想過先解決自己的情緒問題嗎?」 她認為,父母才是親子關係裡的主導者、權威者,他們的情緒才是影響親子關係與孩子教養的最大關鍵。
买了这本书的人也买...
最近浏览商品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