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帝的混沌理論:在變動中賜予新生命
|
|
When God Interrupts: Finding New Life Through Unwanted Change |
|
|
|
|
|
|
|
|
ISBN |
9789861984247 |
定价 |
NT260 |
售价 |
RM40.60 |
特价 |
RM36.54 *
|
作者 |
巴恩斯
|
译者 |
林鳳英 |
出版社 |
校園書房
|
出版日期 |
2015-03-01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224 页. 21.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抱歉!此书无开放空运服务,只能船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混亂,敵人還是朋友?
大家都喜歡帶來「秩序」的上帝。祂把光暗分開,分別海洋和陸地,在混沌中使萬物各從其類。在宇宙的秩序和規律當中,萬物得以滋長茁壯,生命找到可以依附的穩定結構。
上帝豈不也帶來「混亂」嗎?祂變亂了巴別城人們的口音;祂在法老宰制的世界當中,帶來十災的混沌;神子耶穌走進聖城,打亂了聖殿的「商業」秩序;祂的十字架則顛覆了世上一切的規則;神的靈打破了彼得以為潔淨的框架,使得外邦人也能蒙受救恩……。
環顧生活周遭,也會發現許多混亂:親人離去、工作不穩、病痛纏身、家庭不睦,更別提許多社會上許多的紛紛擾擾。有時甚至覺得,連上帝都離我們而去了。
在面對令人痛苦不堪的事時,巴恩斯帶我們去理解,基督信仰的好消息,不是我們所以為的,可以遠離離棄和痛苦;真正的好消息是,上帝能用這些混亂、痛苦帶來新生命的契機。
惟有在「混亂」中,我們對神的烏托邦想像才被粉碎,因為我們想要的「秩序」,經常帶來的是死寂、僵化和呆板。此時,我們才慢慢懂得上帝的混沌理論──是要在失去生命當中賜予我們新生命,是在惱人的變動當中給予我們真正的自由。
一位身心交瘁的寡婦可以克服她的悲傷而生活。一位受傷、挫敗的失婚者,終於可以收拾起破碎的心重新開始。失去的工作,可以成為新使命的開端。
下定決心接受「失去乃是發掘新生的機會」是困難的。這可說是我們生命中最大的挑戰。然而這絕對是基督徒生命的核心動力。(巴恩斯《上帝的混沌理論》) |
|
|
|
|
|
|
|
|
|
|
|
|
|
|
目錄
序言 11
第一章 捨棄我們的生命 15
不如人預期的改變或混亂總是會臨到,這是抉擇的關鍵時刻──到底要放手讓神來開創新局,以耶穌基督為我們真正的盼望,還是繼續緊抓著自己虛假、必定會失喪的生命。
第二章 令人驚恐的際遇 39
神的恩典,之所以是恩典,是因為祂常常不按照我們的方式進行,常常令人困惑,甚至令人焦慮及害怕。那是因為祂不要我們安於小小的滿足,而是要帶來偉大的榮耀。
第三章 一個你原本不願意去的地方 61
上帝往往呼召我們往不願意去的路途走去,這不是一條安全舒適的道路,我們所能做的也不多,就是帶著神的信息和異象上路。
第四章 被成功離棄 93
成功常常遠離我們,但惟有經過如此的衝擊,我們才能經歷那位真正奧祕的救主,才會真正懂得敬畏。
第五章 被健康離棄 115
抱持「只要努力,就能救自己」的假象,才是最嚴重的疾病。身體的破碎不僅僅是身為人的核心特徵,也是與耶穌同活的最好機會。
第六章 被家庭離棄 139
耶穌不斷呼召門徒離開他們自以為歸屬的家。放棄對家的夢想後,才有可能被神所賜的新家所滿足。這新家不是他們所夢想的家;然而,這是神真正的家,稱為教會。
第七章 被神離棄 169
我們最深的恐懼,是覺得自己被那該要拯救我們的神所離棄。但有一天我們會發現,不是神,而是我們想像的神,離棄了我們。這時我們才會知道,神的奧祕是超越我們所知的,生命的改變才有可能發生。
第八章 榮耀頌 197
失喪的旅程漫長又充滿痛苦,甚至要付上我們生命的代價。在失喪的底下,惟一留存的是神的愛。單單與神的愛同在,是再次找到生命的惟一途徑。
附註 218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巴恩斯(M. Craig Barnes)
巴恩斯(M. Craig Barnes)17歲時父母突然離異,身為牧師的父親向教會辭職後拋家棄子,至今仍不見蹤影。因此,巴恩斯比誰都理解被離棄的痛苦,但上帝也利用這段痛苦的經歷,來牧養、更新他。他後來蒙召成為牧師,在芝加哥大學完成博士學位(主修教會歷史)。他曾經在多所教會中牧會,及在匹茲堡神學院任職,目前是普林斯頓神學院的院長及教牧學教授。
巴恩斯是美國著名雜誌《基督世紀》(The Christian Century)的專欄作家,寫過八本書,《尋找心靈的家鄉》(Searching for Home: Spirituality for Restless Souls,天道出版)曾得到《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二○○四年的金牌獎。
巴恩斯曾歷經深刻的痛苦,又有豐富的教牧經驗,當他在書寫關於痛苦的主題時,不致淪為八股說教,幫助我們在黑暗中,點燃起盼望的火燭。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