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圖輯 圖表清單 增修版序 增修版緒言 第一章 臺灣戲劇的發展背景──特殊的地理、人文和歷史命運 1-1 島嶼的自然景觀和地理條件 1-2 臺灣的開發 1-3 臺灣的人口和移民結構 1-4 臺灣的風土和人文 1-5 戲劇演出與常民生活 1-6 語言與戲劇 1-7 無可迴避的歷史命運 1-8 臺灣戲劇發展的階段與特色 1-9 臺灣戲劇大事紀 第二章 荷領到清前期的臺灣戲劇(1624-1795)──南管戲獨領風騷 2-1 原住民的歌、舞和賽戲 2-2 清文獻所見的臺灣戲劇 2-3 南管戲的流行 2-4 南管戲的劇目 2-5 南管戲的表演藝術 2-6 潮劇和其他戲劇 2-7 車鼓戲和其他小戲 2-8 清前期的戲劇活動及社會功能 2-9 清前期的職業戲班、子弟館閣與文人家班 第三章 清後期的臺灣戲劇(1796-1894)──北管戲後來居上 3-1 北管戲的流行 3-2 北管戲的劇目 3-3 北管戲的表演藝術 3-4 四平戲 3-5 皮影戲 3-6 傀儡戲 3-7 布袋戲 3-8 採茶戲和其他劇種 3-9 清後期的戲劇活動及社會功能 3-10 清後期的職業戲班、子弟結社與私人家班 第四章 日據時期的臺灣戲劇(1895-1945)──新舊並陳,蓄勢待發 4-1 日本對臺灣的殖民統治 4-2 各劇種的角力:臺灣總督府的一份調查報告 4-3 職業「七子班」變身為高甲戲 4-4 北管的職業戲班和子弟活動 4-5 京劇的流行和在地化 4-6 新劇種歌仔戲的誕生 4-7 歌仔戲的音樂 4-8 歌仔戲的表演藝術 4-9 客家採茶戲的風行 4-10 布袋戲漸成派別 4-11 職業新劇和改良戲 4-12 新劇運動和知識分子的訴求 4-13 日據時期的重要現代戲劇活動 第五章 戰後的臺灣戲劇(1946-1979)──傳統戲劇的崢嶸與轉型 5-1 大陸地方戲聚集一島 5-2 本土劇團如雨後春筍般復甦 5-3 內臺歌仔戲的全盛 5-4 從唱片、廣播到電影歌仔戲 5-5 歌仔戲搭上電視的流行列車 5-6 得政府之獨厚的京劇 5-7 從劍俠戲、金光戲,到電視布袋戲 5-8 1970年代傳統戲曲由盛轉衰:南管戲、高甲戲、北管戲、四平戲、傀儡戲和皮影戲 5-9 臺灣現代戲劇的另一個源頭 5-10 戰後的臺語職業新劇 5-11 「反共抗俄」對現代戲劇的禁錮 5-12 1970年代劇場人的努力 第六章 1980年代以來的臺灣戲劇(1980-2013)──現代戲劇的勃興 6-1 心靈與視野的解嚴 6-2 歌仔戲的多方向發展 6-3 「外臺歌仔戲」和「藝文劇場歌仔戲」 6-4 戲曲現代化的領航者:臺灣京劇 6-5 客家採茶戲的蛻變 6-6 布袋戲呈現多元面貌 6-7 面臨滅絕的劇種和相關文化活動:南管戲、高甲戲、北管戲、四平戲、傀儡戲和皮影戲 6-8 戲曲的傳統再造與現代化 6-9 1980年代突破瓶頸的現代戲劇 6-10 1990年代的現代戲劇 6-11 新世紀的現代戲劇 6-12 現代戲劇的重要作家與作品 6-13 現代戲劇的專業化和類型 結語 我們能掌握的只有現在 徵引文獻 索引
作者簡介 林鶴宜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任臺灣大學戲劇學系暨研究所教授兼主任、《戲劇研究》學報總編輯。主要著作有《從戲曲批評到理論建構》(2011)、《淬煉:陳剩的演藝風華和她的時代》(2008,與許美惠合著)、《從田野出發:歷史視角下的臺灣戲曲》(2007)、《光影、歷史、人物:歌仔戲老照片》(2004 ,與蔡欣欣合著)、《規律與變異:明清戲曲學辨疑》(2003)、《臺灣歌仔戲》(2000)、《晚明戲曲劇種及聲腔研究》(1995)等書,中國及臺灣戲劇研究論文多篇。戲劇評論散見報章雜誌。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