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9860433418 |
定价 |
NT420 |
售价 |
RM65.60 |
优惠价 |
RM56.42 *
|
作者 |
于善祿
|
出版社 |
遠流
|
出版日期 |
2015-01-08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344 页. 23. |
库存量 |
已搶購一空目前無法購買 |
|
可订购时通知我 |
|
|
|
|
|
|
|
|
|
|
|
|
|
|
|
|
本書主要針對1990年代以降臺灣當代劇場部分的現象與作品,進行描述、分析、比較、詮釋與評論。關注的主題包括創作環境、編劇、改編、身體美學、表演訓練、展能表演、左翼劇場、帳篷劇、混搭美學、情感結構、戲劇空間、語言╱精神分析、懷舊文化等,企圖從情境化與癥狀式的解析,將臺灣當代劇場置放在政治、社會、歷史與文化脈絡中閱讀;所論及的劇團與創作者則包括王墨林、鍾喬、金枝演社、李國修、吳念真、賴聲川、黎煥雄、汪其楣等。書中結合了作者多年來看戲、訪談、田野、評論、閱讀、教學、思索的研究心得,可做為看待臺灣當代劇場發展現況的一種方法。 |
|
|
|
|
|
|
|
|
|
|
|
|
|
|
目錄
【導言】我的劇評之道
【現象觀察篇】
場邊觀看臺灣現代劇場的政治策略與創作美學
從戲劇美學創作本體初繪臺灣當代劇場面向
從世代交替到戲劇交流
臺灣戲劇舞臺上的「臺灣」形象
戲劇演示臺灣歷史
附錄一:辛亥年(1911)臺灣大事記
附錄二:臺灣歷史入戲簡表
臺灣戲劇的懷舊文化與歷史再現
臺灣劇場新世代編劇
臺灣舞臺的文學改編
附錄三:一份不完整的文學改編劇場清單
葛式訓練在臺灣的傳承系譜
看看大陸,想想臺灣──關於當代戲劇的研究與發展
臺灣現代劇場的他者凝視與詮釋政治
【創作評析篇】
「書寫」王墨林的身體觀
附錄四:王墨林與身體氣象館年表
附錄五:王墨林所擬之《身體論》目錄
附錄六:讀王墨林《臺灣身體論》
展能藝術(視障)的身體美學與政治
附錄七:歷屆「第六種官能表演藝術祭」、「顏色狂想藝術節」一覽表
《地下鐵》跨藝術文本的盲體修辭與詮釋異境
來自聶魯達與波瓦的明信片──打通鍾喬創作觀的任督二脈
鍾喬劇作中的邊緣論述
從金枝演社的「胡撇仔戲」混搭美學看臺灣文化認同
李國修「三人行不行」系列劇作的文本時空與情感意識
戲劇形式的社會情境──以《蟬》為例
吳念真「人間條件」系列劇作的情感結構
吳念真「人間條件」系列劇作的空間閱讀
語言∕精神分析視野下的《亂民全講》
從「表演動能」到「文化動能」的創作秘密
【後記】
一個尋找劇場的戲迷
【參考書目】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于善祿
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講師。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碩士,為國內資深劇場生態觀察及戲劇評論家,相關評論文字已有數百萬言,主要研究領域為當代華文戲劇,尤其對於香港、澳門及新加坡等地華文戲劇發展現況的觀察研究與涉獵,用力頗深;另外在西洋劇場史、台灣劇場史、應用劇場、戲劇理論,也是其擅長的學術領域。長年擔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臺北市文化局、臺北市文化基金會、臺北市社教館、台新藝術獎、牿嶺街小劇場等機構之評議委員。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