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上冊) 〔代序〕語言與風格的自覺――也斯(梁秉鈞)╱葉維廉 〔也斯手稿‧形象詩〕無題╱也斯 □青果 樹之槍枝 夏日與煙 夜與歌 廢郵存底 青果 猶疑 浪與書 雨之屋 裸街 未昇 午路 風與老人 青蒼的早晨 除夕(一九七二) 舊句 □形象香港 後窗 中午在鰂魚涌 北角汽車渡海碼頭 寒夜.電車廠 拆建中的嚤囉街 華爾登酒店 新蒲崗的雨天 橫街 交易廣場的夸父 老殖民地建築 形象香港 樓梯街 花布街 鴨寮街 城寨風情 我的六○年代 香港歷史明信片 蔡孑民先生墓前 雀仔街 大角嘴填海區 重畫地圖 新界文物 悼逝去的――和金文泰香港詩 舊市空間 中環 虎豹別墅 新填海區 戴上黑眼鏡 非典時期的情詩 城市風景 座頭鯨來到香港 冥鏹 城市的窄巷 大尾篤冬景 □游詩 大三巴牌坊 舊城 旅程 高山上的小村 古城牆 石――記佳洛水的石 避雪 萬葉植物園遇雪 樂海崖的月亮 捕松鼠 一個尋常的雨天 柏克萊 雲游 除夕 我們帶着許多東西旅行 在布萊希特故居 布拉格的明信片 在卡夫卡的故居 木基督像 後現代房子 異鄉的早晨 家用器皿 地圖 柏林初雪 科隆的羅馬教堂 誰要是輕易遺忘…… 蘇黎世的栗子 峰景酒店的一夜 鄭觀應在大屋寫作《盛世危言》 在金船餅屋避雨 柏林的鬼屋 沿萊茵河前行 萊茵河畔的兵馬俑 沙可慈詩鈔 村子 做餅 隨瑪莉到花園去 梅子的歌唱 山雨 百布廣場上的問答 安文在山上看書 敦煌棄宅 羅馬尼亞的早晨 □大地上的居所 在聖地牙哥聽關於文革的演講 廣場 家破 家具 靜物 牆的故事 牆倒了又生出一扇牆 威廉大帝的破教堂 萊比錫的巴哈 大地上的居所 雨後的歐洲 奧斯維茲集中營舊址 克拉科夫歷史博物館 華沙軍事博物舘 萊頓的中國現代詩會 風箏 □蓮葉 連葉 冕葉 憐葉 年葉 邊葉 辨葉 戀葉 漣葉 染葉 煉葉 緬葉 鄰葉 渡葉 望葉 淨葉 殘葉 □中國光影 尋瀑 西湖 江蘇雙溝酒 昆明的紅嘴鷗 昆明除夕 成都早晨 三蘇祠提問 往樂山的路 北京火車站 戲棚後臺 西洋畫素描班 風陵渡個體戶影室 蘇東坡在惠州 絲綢之路 北京戲墨 長城謠 故居 荷塘 出關 化城喻品 百脈泉 □食事風景 茶 青菜沙律 青蠔與文化身份 除夕盆菜 鴛鴦 Tea-Coffee 茄子 二人壽司 蕁麻菜湯 翻譯土耳其菜 與羽仁未央試新酒 釀田螺 盆菜 冬蔭功湯 石鍋拌飯 印尼黃飯 家傳食譜秘方 亞洲的滋味 湯豆腐 年娜的茄子 清理廚房 (下冊) □游戲 去年在馬倫伯 突發性演出 寒山及其他 麵包店 睡在沙灘上 寫一首詩的過程 某打字小姐 游戲 抽獎 聽John Cage 音樂會回來的路上 詩人與旅遊指南 十九世紀中葉初訪香港的一位美國人 葡萄牙皇帝送給中國皇帝的一幅掛毯 一頭從埃及長途跋涉去到巴黎的長頸鹿 中國代表團遊巴黎 更衣記 芭比娃娃 羅馬機場的詩人 芭蕉來到馬賽 北京栗子在達達咖啡館 □未央 聾 送別友人,和一本書 信 未央 半途 浮苔 剝海膽 分流合流 還差幾哩路才到新年 殘缺 輕描淡染 從烏蛟騰經梅子林往荔枝窩 見雪 雪後踏足哲人小徑 越南的木瓜樹 問候 下田旅次 登山 □物詠 花燈 水果族 舊城的大紅花 失蹤的盆花 安石榴 球鞋 朝雲夕霧 雙梨 木瓜 鳳凰木 洋蔥 蓮霧 黃色的辣椒 雅芝竹 櫻桃蘿蔔 風箏與年畫 □游藝 秋林 景變集 東京物語 續談一齣不完整的電影 在梵谷大展場外想念文生 從現代美術博物館出來 現在她們展覽蒼蠅了 與蔡仞姿討論裝置藝術及其他 青銅雙像 在文化研究所看王履《華山圖》 廢墟中的對話 靜物畫 博物舘 刺繡 北宋魚形壺殘件 周鼎 漢拓 羅漢 銅鏡 陶俑 吳歷在灣畔作畫 林徽因梁思成尋見山西的古寺 抽象藝術的起源 我可是個明代的文人雅士? 《韓熙載夜宴圖》 羅聘《鬼趣圖》 潘天壽六六年畫《梅月圖》 □古籍 誌異 菊精 葛巾 鴿情 蟋蟀 畫皮 畫壁 綠蜂 良夜 青蛙公主 轉世 詩經練習 隰桑 東方之日 漢廣 卷耳 七月 雞鳴 關睢 碩鼠 採綠 □問候 五月二十八日在柴灣墳場 送唐娜與唐納 給一位住在洛杉磯的友人 看李家昇黄楚喬照片冊有感 風的故事 柏林的地址:Storkwinkel 12 有關翻譯的通信 維也納的愛與死 在巴黎「中國俱樂部」吃毛沙拉 歲暮懷閔福德 山谷裡的房子 為朋友的食經寫序 邊界 Limes 吉石大道五十號 喜歡魚的孩子 那邊、這邊 □頌詩 雷聲與蟬鳴 樹 盆栽 池 白日 尋找一位詩人 修理屋背的頌詩 懷想一位詩人 大馬鎮的頌詩 《用左手的女人》 太陽昇起的頌詩 給苦瓜的頌詩 帶一枚苦瓜旅行 十四張椅子 圍坐 馬蒂斯旺斯教堂 梁秉鈞小傳‧年表 跋╱翁文嫻
作者簡介 梁秉鈞(1949-2013) 筆名也斯,香港詩人、小說家、散文家、文化評論家、學者、攝影師。 六○年代初他開始創作,五十年來從沒間斷。一九七八年赴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研究中國新詩與西方現代主義的關係,獲比較文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Aesthetics of Opposition: A Study of the Modernist Generation of Chinese Poets (1936-1949)《抗衡的美學:中國新詩中的現代主義(一九三六─一九四九)》是研究中國現代詩的重要文獻。返港後任教於香港大學英文系及比較文學系,後擔任嶺南大學中文系比較文學講座教授,兼任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所所長,及人文學科研究中心主任。 自六○年代開始,他在港臺文壇介紹法國新小說、美國地下文學、及拉丁美洲小說,並著有多本詩集,小說集、散文集、文學理論集及文化研究論集,作品有英文、法文、德文、葡文、瑞典文、日文、韓文等多種譯本。且曾獲多項詩獎,並於二○一二年獲選為香港年度作家。 梁秉鈞在香港成長、工作、生活,對這個「永遠在邊緣永遠在過渡」的都市,有極深厚的感情,寫了大量以香港為題材的詩,就是寫異地的風貌,生命的沉思,歷史的痕跡,亦有香港濃濃的影子。九○年代開始,梁秉鈞跟歐美有頻密的接觸。然而每個異國的地方,都引起他對香港深沉的思考。他寫了大量越界的文字與感受,或以散文或以詩,從東方到西方文化,從文學藝術到文化思考,從舊思維到新觀念,提出了種種留在原地沒看到的問題,嘗試溫和地向囿於舊習慣的香港社會描繪一種新的感受與認知,以圖改變。 二○○九年梁秉鈞不幸罹患肺癌,二○一三年一月五日上午在家人圍伴下安然辭世。但他最終仍是相信一切可以慢慢改變,青草會「綿綿生長下去」。他最後幾年寫的詩,多是平靜、溫暖而美麗。他是希望這些「零散的陽光與花瓣,也能為其他在逆境的人,帶來一點安慰」。也斯最後仍是懷抱希望。
最近浏览商品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