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九年,在歷經長達數年的辛苦軋錢歲月後,身心之緊張程度皆已達臨界點的曹啟泰,因著一些因緣巧合和幾位友人的暗中襄助,在半推半就的情況 下去了一趟美國,美其名為「旅遊」,實則「目的不明」──向來務實、效率且反應敏捷的曹啟泰頓時被置於陌生的環境,這次他怎麼應變?
二○○二年,《一堂一億六千萬的課》出版,這本書很大篇幅談及借錢、談人際往來,但是許多讀者毋寧更受益於曹啟泰以豐富歷練為根基的「務實樂觀」態度。 《一堂》大賣後,好幾次場合有人跟曹啟泰問起這趟旅行的細節,他要不輕描淡寫、要不語帶玄機、不然就乾脆一抹神秘笑容帶過。但無論如何,你都可以從他表情 看出,這趟旅行對於他的「心理健康」的恢復有莫大的意義。
由於這趟旅程,原本一直卡在現實轉輪中的曹啟泰得以「放空」心緒、沉澱思維,得以重新回頭檢視過去幾年的自己,最重要的,得以恢復「不亢不卑」──他得以「繼續」眼前人生的最大力量。
如果沒有那趟旅程,就不會有後來那位昂然自信的《一堂一億六千萬的課》的作者。所以他決定寫下去──為了受益於《一堂》的眾多讀者、為了在《一堂》演講會上熱烈與他交流的觀眾、為了從沒上過《一堂一億六千萬的課》的讀者,更為了他自己。
這本書前半部記錄了曹啟泰美國之旅的豐富際遇及感想,書中並收錄他豐富的旅途攝影(及圖說)及手繪作品,從這本「心靈全裸寫真」中,你得以窺知曹啟泰如何察覺平凡際遇中令人「莞爾」的光明面向、從而更新自己的心理力量,一次一次從人生低谷中爬起,再創人生的高峰。
此書後半部曹啟泰則用他一貫的語帶機鋒,侃侃而談《一堂一億六千萬的課》出版後的際遇,穿針引線地回溯這場旅行帶給他的觀念洗禮,論題之廣泛及作者本身經歷之豐富,更增加了這本書的可看性。
「二○○○年,我去南京,到燕子磯上俯瞰滔滔的長江水。 縱身一跳之前,你會看見這塊石碑,擋著你、拉著你、勸著你,要你「想一想」、告訴你「死不得」! 千百年來,有多少人在這裡劃上生命句點?結論人生輸贏?如果能再選擇一次,還要跳嗎? 我很自然的就擺出那樣一個拍照的姿勢,迎著灑在將面上萬點金光的澯澯餘暉,我想我是不服氣的。我想,我很早就知道──死不得!
這本書是燕子磯峰頂上的那塊石碑,在你看著你的人生江水時,我要擋在你面前,告訴你億萬次──想一想,死不得!」──曹啟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