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9888290161 |
定价 |
NT580 |
售价 |
RM90.60 |
优惠价 |
RM80.63 *
|
作者 |
成思危
|
出版社 |
中華
|
出版日期 |
2014-05-31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383 页. 23. |
库存量 |
已搶購一空目前無法購買 |
|
可订购时通知我 |
|
|
|
|
|
|
|
|
|
|
|
|
|
|
|
|
滙豐集團主席范智廉:世界需要人民幣成為第三種國際貨幣。
歐元之父羅伯特•蒙代爾:人民幣已成全球最重要貨幣之一,可佔“世界元”10%。
人民幣國際化是下一個制度紅利?
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的必然選擇,瓶頸在哪裏?
作者系統闡述了人民幣國際化的內涵,並分別論述了匯率制度改革、人民幣可兌換、資本專案開放三個方面的問題,及其與人民幣國際化的關係,提出了10年內基本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目標和時間表的安排建議。
作者還分析了金融危機後國際匯率體系的變化,並對影響匯率安排的各種因素進行了實證分析,從而為中國匯率制度改革及資本專案開放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
|
|
|
|
|
|
|
|
|
|
|
|
|
|
目錄
序言 001
第一章 大勢所趨
人民幣國際化的內涵⋯⋯⋯⋯⋯⋯⋯⋯⋯⋯⋯⋯⋯⋯⋯⋯⋯⋯ 008
匯率制度改革⋯⋯⋯⋯⋯⋯⋯⋯⋯⋯⋯⋯⋯⋯⋯⋯⋯⋯⋯⋯⋯ 017
人民幣可兌換⋯⋯⋯⋯⋯⋯⋯⋯⋯⋯⋯⋯⋯⋯⋯⋯⋯⋯⋯⋯⋯ 025
資本項目開放⋯⋯⋯⋯⋯⋯⋯⋯⋯⋯⋯⋯⋯⋯⋯⋯⋯⋯⋯⋯⋯ 028
10年基本實現人民幣國際化⋯⋯⋯⋯⋯⋯⋯⋯⋯⋯⋯⋯⋯⋯⋯ 032
第二章 虛擬經濟視角下的匯率問題
貨幣的虛擬化⋯⋯⋯⋯⋯⋯⋯⋯⋯⋯⋯⋯⋯⋯⋯⋯⋯⋯⋯⋯⋯ 038
貨幣的兩類購買力⋯⋯⋯⋯⋯⋯⋯⋯⋯⋯⋯⋯⋯⋯⋯⋯⋯⋯⋯ 039
資本跨境流動與實體經濟脫鉤⋯⋯⋯⋯⋯⋯⋯⋯⋯⋯⋯⋯⋯⋯ 050
虛擬經濟規模日益膨脹⋯⋯⋯⋯⋯⋯⋯⋯⋯⋯⋯⋯⋯⋯⋯⋯⋯ 058
匯率:政治博弈的工具⋯⋯⋯⋯⋯⋯⋯⋯⋯⋯⋯⋯⋯⋯⋯⋯⋯ 065
匯率安排選擇上的難題⋯⋯⋯⋯⋯⋯⋯⋯⋯⋯⋯⋯⋯⋯⋯⋯⋯ 077
第三章 匯率安排的選擇:實證分析
匯率安排的變遷與分類⋯⋯⋯⋯⋯⋯⋯⋯⋯⋯⋯⋯⋯⋯⋯⋯⋯ 094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事實分類法⋯⋯⋯⋯⋯⋯⋯⋯⋯⋯⋯⋯ 100
匯率安排的影響因素⋯⋯⋯⋯⋯⋯⋯⋯⋯⋯⋯⋯⋯⋯⋯⋯⋯⋯ 118
第四章 匯率安排的選擇:案例研究
資本項目開放:時間和順序⋯⋯⋯⋯⋯⋯⋯⋯⋯⋯⋯⋯⋯⋯⋯ 165
日本匯率制度改革⋯⋯⋯⋯⋯⋯⋯⋯⋯⋯⋯⋯⋯⋯⋯⋯⋯⋯⋯ 169
智利匯率制度改革⋯⋯⋯⋯⋯⋯⋯⋯⋯⋯⋯⋯⋯⋯⋯⋯⋯⋯⋯ 183
波蘭匯率制度改革⋯⋯⋯⋯⋯⋯⋯⋯⋯⋯⋯⋯⋯⋯⋯⋯⋯⋯⋯ 197
新加坡匯率制度改革⋯⋯⋯⋯⋯⋯⋯⋯⋯⋯⋯⋯⋯⋯⋯⋯⋯⋯ 208
第五章 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演化:案例研究
國民經濟恢復時期(1949~1952 年) ⋯⋯⋯⋯⋯⋯⋯⋯⋯⋯⋯ 224
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時期(1953~1972 年) ⋯⋯⋯⋯⋯⋯⋯⋯⋯ 227
西方國家實行浮動匯率制時期(1973~1978 年) ⋯⋯⋯⋯⋯⋯ 229
轉軌經濟時期(1979~1993 年) ⋯⋯⋯⋯⋯⋯⋯⋯⋯⋯⋯⋯⋯ 231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期I(1994 年~2005 年7 月)⋯⋯⋯⋯⋯ 234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期II(2005 年7 月至今)⋯⋯⋯⋯⋯⋯⋯ 237
第六章 人民幣中心匯率的確定
相關理論⋯⋯⋯⋯⋯⋯⋯⋯⋯⋯⋯⋯⋯⋯⋯⋯⋯⋯⋯⋯⋯⋯⋯ 245
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的構建⋯⋯⋯⋯⋯⋯⋯⋯⋯⋯⋯⋯⋯ 255
人民幣均衡匯率指數的計算⋯⋯⋯⋯⋯⋯⋯⋯⋯⋯⋯⋯⋯⋯⋯ 272
人民幣均衡匯率向中心匯率的轉化⋯⋯⋯⋯⋯⋯⋯⋯⋯⋯⋯⋯ 283
第七章 資本項目開放
資本項目開放的含義及趨勢⋯⋯⋯⋯⋯⋯⋯⋯⋯⋯⋯⋯⋯⋯⋯ 292
中國資本項目的開放進程⋯⋯⋯⋯⋯⋯⋯⋯⋯⋯⋯⋯⋯⋯⋯⋯ 300
中國資本項目開放的戰略分析⋯⋯⋯⋯⋯⋯⋯⋯⋯⋯⋯⋯⋯⋯ 320
第八章 人民幣國際化的實現路徑
流通貨幣⋯⋯⋯⋯⋯⋯⋯⋯⋯⋯⋯⋯⋯⋯⋯⋯⋯⋯⋯⋯⋯⋯⋯ 332
結算貨幣⋯⋯⋯⋯⋯⋯⋯⋯⋯⋯⋯⋯⋯⋯⋯⋯⋯⋯⋯⋯⋯⋯⋯ 339
投資貨幣⋯⋯⋯⋯⋯⋯⋯⋯⋯⋯⋯⋯⋯⋯⋯⋯⋯⋯⋯⋯⋯⋯⋯ 356
儲備貨幣⋯⋯⋯⋯⋯⋯⋯⋯⋯⋯⋯⋯⋯⋯⋯⋯⋯⋯⋯⋯⋯⋯⋯ 362
附錄 IMF 資本項目下的7 大類40 個子項 375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成思危
中國科學院虛擬經濟與資料科學研究中心主任,中科院大學管理學院院長。第九屆、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華東理工大學名譽校長,中國軟科學研究會理事長,致力於將複雜科學、虛擬經濟、風險投資與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踐相結合,著有《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三卷)、《美國金融危機的分析與啟示》等多部學術著作。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