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本書在微觀「現代性話語」在1960-1970年代間,如何發生細膩的轉型。1960年代漸次成為現代詩文體核心知識的「現代主義」,在1960年代中末漸開始對西方現代性話語進行「轉譯」。然而,這樣對現代性的中國轉譯仍過於緩慢,終而在1970年代初現代詩論戰被批判。原初1950-60年代臺灣現代詩文體美學發展,主要皆由前行代詩人主導。1970年代初崛起的戰後第一世代詩人,可說為戰後現代詩文體美學發展首次投入了「世代」的課題。
戰後第一世代詩人在自身主導的1970年代新興詩刊聲明中,便確立了「語體—國體」語言概念,使其自然要面對鄉土文學論戰時期的語言現象。當現代詩文體成為現實、鄉土、中國等符號的集合地時,其投入參與者開始重編,完成不同的、適己為用的文化邏輯秩序。檢視詩語言轉型詩學觀念上所進行的重新分配,其焦點不在建構對內在「連續性」的想像,而在梳理出「現實性—中國性」到「大眾性—鄉土性」的語言轉換邏輯。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