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緒論
硬耿領導:六位客家籍領袖經國濟民之道 「硬耿領導」,即是硬直而耿介的領導。「硬直」者,堅決直道而行,不屈不撓;「耿介」者,堅守志節,不與人苟合。從文天祥到孫中山、鄧小平、李光耀、李登輝,再到馬英九,都可見識他們堅持信念、直道而行的人格特質;他們堅守志節,絕不苟合。這正是歷來客家人所追求的精神與崇仰的典範,且是經國濟民不可或缺的領導素質。
1、文天祥:寧死不屈 在客家搖籃譜寫壯烈史詩 挺身赴難,顯現了百折不撓、堅韌不拔的頑強意志。這種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思想,以及大義凜然、以身殉國的堂堂正氣,震古鑠今,譜寫了一曲光耀千秋的正氣之歌。他堅決要為國家「鞠躬盡力,死而後已」;即使死了,也要「為厲鬼以擊賊」。力挽狂瀾,直到最後一息。有如他喜愛歌頌的梅花一般,「耐寒白如玉」、「清貞堅百煉」;他的壯烈義舉,直穿透歷史長河,萬古而長青。
2、孫中山:百折不撓 推翻帝制掃除軍閥敗而不餒 基於「如置一星之火於枯木之山矣,不必慮其不焚也」的信心,他將武裝起義視為革命首要工作,敗而不餒,屢敗屢戰。這種堅定不移的頑強意志,鮮活地表現他意志堅決的倔強性格。他既能中和又能創造,不直接搬用現成的學說與制度,不侷限於西方的或中國的單一文明來源;既能具體實踐又能建構思想,全方位扮演革命家的多元性角色,成為促成中國千年大變局的革命家。
3、鄧小平:堅毅務實 搏擊左右而又被左右夾擊 敢想、敢闖、敢幹、敢鬥,勇於豁出去,也勇於承擔責任。三次被打倒,三次再復出,最終取得近乎獨攬的大權,主導中國的改革開放大業。在「十年浩劫」帶來的悲慘世界中,力圖撥亂反正。他把握人生的最後機緣,將實事求是的一貫務實作風發揮得淋漓盡致,有時衝撞左翼,有時突擊右翼,在經濟領域中衝出改革開放路線,徹徹底底改變了千千萬萬人世世代代的命運。
4、李光耀:擇善固執 打造全球最具競爭力國家 如果諾貝爾有「治國獎」,他是全球最該得的人。只做他認為正確、該做的事,而不屑做他人或國際輿論會鼓掌叫好而他卻不以為然的事,他說:「我總會做到凡事正確,但卻不是政治上正確。」只把事情做對,不迎合人民一時的喜好,也不刻意媚俗謀求短暫的政治利益。他的睿智而堅毅的領導,使新加坡以小國之身享經濟強國盛名。
5、李登輝:堅忍不拔 落實民主卻激化兩岸關係 他在威權統治下隱忍內斂,掌權後奮起應戰挑戰者,一路過關斬將,往權力顛峰挺近。他戮力實現自我,為國民黨奠立本土化基石、為台灣鋪平民主大道,同時為台灣的「主體意識」砌牆築堡的過程。然而,兩岸政策在實踐中證明不見容於國際現實,且遭來對岸強烈壓制。面對中共,他確實勇氣過人,但有何智謀藏諸其內,卻未能在實踐成果中彰顯。
6、馬英九:貞固致遠 奠立和平發展的百年基業 他對原則與是非的持守堅貞而固執,處事果決但不專橫,且習於正面思考,喜於以折衝協商方式管理衝突,行事把持穩當。他的完善人格與行穩致遠作風,與兩位前總統截然不同,而能獲取信任與善待,在美國、中國大陸與台灣的大三角關係中暢行順達。他開創兩岸經濟大合作、大交流的新世紀,在此基礎上推動十年發展大計,為和平發展打造穩固的百年基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