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9860398953 |
定价 |
NT450 |
售价 |
RM70.30 |
优惠价 |
RM60.46 *
|
作者 |
邱坤良
|
出版社 |
遠流
|
出版日期 |
2014-01-27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432 页. 23. |
库存量 |
購買後立即進貨 抱歉!此书没有开放空运服务,只能船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如需空运请洽客服。 库存有限或需要调货,订购时间可能延长。如无法订购则将通知进行退款。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本書分成兩部分:其一為臺灣戲劇及劇場史的現象探討,其二為道場科儀與祭典演戲。兩者之間乍看缺乏聯結,但從劇場、道場的活動本質來看,對日治時代新劇運動的探討與省思有助於瞭解臺灣戲劇史本質,而從劇場的角度討論演戲者、看戲者,以及科儀文本內容、道士師承傳統、角色扮演與舞臺動作的關係,則可看出戲劇與儀式的本源及其民間基礎,以及其中或隱或顯、主動或被動的互動與交流管道。
|
|
|
|
|
|
|
|
|
|
|
|
|
|
|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時空流轉,劇場重構:十七世紀臺灣的戲劇與戲劇中的臺灣
一、前言 012
二、族群:十七世紀前期臺灣的戲劇 013
三、從明入清:臺灣人的「好戲劇」 021
四、《臺灣外誌》裡的戲劇表演 026
五、東亞舞臺:十七世紀(臺灣)的戲劇想像 033
六、結語 045
第二章 清代臺灣方志中的「戲劇」
一、前言 050
二、清代臺灣方志的纂修 052
三、臺灣方志所見戲劇敘述 057
四、臺灣方志反映的戲劇生態 062
五、社戲——臺灣戲劇史的本質與特色 066
六、結語 071
第三章 戰時在臺日本人戲劇家與臺灣戲劇
—以松居桃樓為例
一、前言 076
二、戰時臺灣戲劇總路線 078
三、「內地」來的人 082
四、劇場與戰場 085
五、赤道閹雞 089
六、桃樓殘夢 093
七、結語 096
第四章 文學作家、劇本創作與舞臺呈現——以楊逵戲劇論為中心
一、前言 106
二、楊逵的戲劇經驗與戲劇觀照 109
三、楊逵的戲劇創作 115
四、楊逵與《怒吼吧!中國》 125
五、臺灣戲劇史的文學作家、作品與戲劇演出 133
六、結語 137
第五章 理念、假設與詮釋:臺灣現代戲劇的日治篇
一、前言 142
二、日治初期的改良戲 145
三、演員的表演文化與社會形象 151
四、新劇的民族性、舞臺語言與文本書寫 157
五、日治時期的作家與戲劇—呂赫若演劇的解讀 163
六、結語 170
第六章 林獻堂看戲——《灌園先生日記》的劇場史觀察
一、前言 176
二、《灌園先生日記》的戲劇資料 179
三、林獻堂看戲與霧峰林家演戲傳統 184
四、霧峰頂厝的子弟團與歌仔戲班 189
五、林獻堂與文化劇(新劇) 194
六、從《灌園先生日記》看日治臺灣戲劇生態 199
七、結語 203
第七章 道士、科儀與戲劇——以雷晉壇《太上正壹敕水禁壇玄科》為中心
一、前言 208
二、「雷晉壇」師承與黃清龍的道士生涯 212
三、灑淨與變換—「敕水禁壇」的儀式空間 223
四、《敕水禁壇》科儀結構與內容 230
五、《敕水禁壇》內容與流程 237
六、從《敕水禁壇》看正壹派道場的戲曲運用 295
七、道士、演員、樂師與觀眾 305
八、結語 313
第八章 道場演法:「命魔」與《敕水禁壇》的戲劇性——以盧俊龍「迎真定性壇」《靈寶祈安清醮金籙宿啟玄科》為中心
一、前言 326
二、盧俊龍「迎真定性壇」的師承 328
三、清和宮己丑年五朝清醮及宿啟科儀 333
四、《宿啟》的儀式空間與節目流程 337
五、《敕水禁壇》的道壇呈現 344
六、道壇命魔的形象 360
七、靈寶派與正壹派《敕水禁壇》的比較 365
八、結語 370
第九章 社.會.戲——以礁溪協天廟龜會為中心
一、前言 378
二、礁溪的人文環境與關帝信仰 380
三、八大庄龜會源起與變遷 385
四、協天廟的廟會戲 391
五、協天廟春祭與龜會的文化意義 398
六、結語 402
各篇引用書目 407
各篇論文出處 430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邱坤良
臺灣宜蘭人,作家,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長、戲劇系主任,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董事長 以及文建會主委。主要著作有《人民難道沒錯嗎?:《怒吼吧,中國!》.特列季亞科夫與梅耶荷德》(2013)、《飄浪舞台:台灣大眾劇場年代》 (2008)、《移動觀點:藝術.空間.生活戲劇》(2007)、《真情活歷史:布袋戲王黃海岱》(2007)、《漂流萬里:陳大禹》(2006)、《台 灣戲劇館資演戲劇家:呂訴上》(2004)、《陳澄三與拱樂社──台灣戲劇史的一個研究個案》(2001)、《台灣劇場與文化變遷:歷史記憶與民眾觀點》 (1997)、《台灣戲劇現場:抗爭與認同》(1997)、《日治時期台灣戲劇之研究》(1993)等,散文集《馬路.游擊》(2003)、《南方澳大戲 院興亡史》(1999、2007)、《跳舞男女:我的幸福學校》(2007)以及編導作品《一官風波》(2001、2002)、《紅旗.白旗.阿罩霧》 (1996)等及創作劇本《霧裡的女人》(2011)。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