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西遊,生活就是參禪 每個人都是神,也都是鬼 看西遊能品透人生三昧,達到五聖成真的美好境界
你知道吳承恩為什麼要寫《西遊記》嗎?《西遊記》的真實含義是什麼?裡面到底隱藏了怎樣的秘密?世上真的有妖怪嗎?那些妖怪又代表了什麼?
本書就是從這些問題入手,以輕鬆幽默的另類筆法,或揭秘《西遊記》四百年以來的謎題...
整個西遊取經的故事,寫的就是一個人從小遁入空門,經過長達一生的修行,最後成為得道高僧的過程。按照正常的生命軌跡,人的成長必然經歷少年、青年、中年、老年這四個階段。少年如悟空,活潑好動,爭強好勝,對人生充滿無限希望和不切實際的幻想;青年如八戒,生命力旺盛,渴望愛情,喜歡追逐女性,但又好吃懶做,貪圖聲色犬馬的享樂;中年如沙僧,很少有不切實際的幻想,沉默寡言,任勞任怨,已經失去了年輕人的鋒芒和棱角;老年如唐僧,知天命,安於現狀,為求有一個好的來生,而注重積德行善,害怕遭到報應。
人的一生,就是一本《西遊記》。少年時不知天高地厚,年輕時揮霍大把的青春和激情,中年時只求平安無事,到了老年時開始歎息人生的短暫,留戀生命的美好。這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過程,無論是你、是我、還是他,都逃不脫這宿命的安排。
人生就是西遊,生活就是參禪。只有愛惜生命,尊重生命,認真對待生活,才會品透人生三昧,達到五聖成真的美好境界。
作者簡介
張二憨
雄性,文科班老男孩,生在寶島臺灣,但卻輾轉大陸東北生活近20年,遂自稱「臺灣東北人」。
想當初在抓周時,二憨曾在玲琅滿目的器物中抓得一本《論語》,自此浸淫書海,終日與書為伴,冷落了美女江山,死性不改到如今。
雖名「二憨」但野心卻很膨脹,自認與曹植、王勃之才差距無幾,在吃飽飯閒散之際,幹盡了揮筆潑墨,暢敘幽情之事。
你可不要認為他只是個仰望星空、忘卻大地的書呆子,二憨還是深諳「光讀書是不夠的」這個道理,在旅居東北近20年間,其足跡行遍東北大地,在行走和尋找中,他深入現實生活,追尋書本之外的智慧和感悟。
在東北的日子裡,為了零距離進入這個人人都想當老闆、賺大錢的發財時代,二憨自拉隊伍,自樹大旗,開起了公司,滿滿地過了一把老闆癮。
怎奈時乖命蹇,正當他躊躇滿志之際,一場無情的金融風暴席捲全球,一夜之間,他的公司垮了,員工散了,一切歸零,夢斷創業路。還因積欠大陸官方稅金無奈成為臺流,輾轉各地過著接近流浪的生活。
對於一個男人來說,心若在夢就在,一切只不過是從頭再來。擦乾眼淚,他生出重整河山,縱橫江湖的念頭。既然當老闆做公司不行,那麼做個得力的員工總該能混碗飯吃吧。可惜,他幾番找尋也沒有遇到一個能給他飯碗的人。屢次遇挫並沒有摧垮二憨那顆寫滿倔強、充滿抱負的心,在別人那裡求不到飯碗,就自己給自己一個飯碗好了。
二憨當真是說出手就出手,他重整旗鼓,在鄂蘇皖交界處的一條街巷裡開了一家小而不起眼的麵食店,主營擔仔麵。
當壚賣酒之餘,張二憨依舊不忘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他不止一次對身邊友人表白說,他張二憨這輩子最瘋狂最過癮的事就是花了兩年時間寫出一套《凡夫俗子解讀中國古典四大名著》的叢書了。
這兩年是他一生中最爽快,最逍遙的日子,也是他感覺自己最爺們、最兇猛、最聰明智慧的日子。那種快感遠不是數鈔票所能比擬的。
張二憨之所以敢拿四大名著下手除了對這套書的喜歡之外,更多的是因為內心的憤怒。作為一個長泡書店的人,張二憨發現,在書店裡,書架上最龐大的「家族」當屬四大名著讀物了。世界上沒有誰能說清四大名著到底出了多少版本,圖畫本、縮寫本、簡編本、連環畫……好像做出版的人把各種能想出來的形式和辦法都想到了。
四大名著得以發揚光大不是什麼壞事,在張二憨看來,這正說明人們對傳統文化的厚愛。可是令他憤怒的是那些借四大名著作「馬甲」的衍生出版物,這些打著「所謂後現代文學的」作品一再「強姦」、「蹂躪」「褻瀆」著為張二憨所喜歡的四大名著,這讓他很難容忍。
當然,世界上有1000個讀者,就會有1000個莎士比亞,但是,如果毫無原則和水準地給四大名著「變臉」和「整容」,那就是糟蹋藝術了。既然超越不了,又何必給力糟蹋呢?
劣行當前,最強力的抵禦就是挺身而出,起來反抗,這個道理張二憨很清楚。與其讓別人糟蹋,與其哀歎別人的糟蹋,不如自己出來標新立異、扶正祛邪,以正視聽。無論是表達自己的想法也罷,還是表達自己內心的憤怒也罷,總之,他要發聲,要說出一個凡夫俗子的感受。於是,就有了這套《凡夫俗子解讀中國古典四大名著》的系列叢書。
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張二憨對讀者不敢報太大的期望,更不敢奢望多少掌聲。無論各位讀者怎樣看,這些文字都不過是二憨閱讀四大名著之後的某些想法罷了,純當是配合諸位讀者的一次團體娛樂吧。如果讀者讀過之後叫一個好字,那便是張二憨三生之幸了。
當然,張二憨期望這套書能大賣,讓他賺足版稅還清欠稅,能夠回復清風自由身回到寶島臺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