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此書是「香港中文大學現象學與人文科學研究中心」所主編之「漢語現象學與人文科學研究叢書」之一。作者認為,過去二三十年,西方學院中的社會學日漸衰退,社會大眾對這門學問也日趨冷淡,另一方面剛過去的百年見證了現象學、社會學和其他人文科學的湧現,現在正好整合地利用它們有系統地整理社會學。重拾理論社會學之夢的時機已經成熟,我們有機會整理出一門學問,可以像理論物理學那樣,能夠起迪和指引實證研究。 於是,作者由三個社會學關注之對象的三個普遍構思開始(亦即,社會結構、社會集體表象,以及社會行動),嘗試構築社會學體系的理論之夢。作者簡介呂炳強1972年香港大學文學士,1974年英國倫敦大學理碩士,專修數學。現任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首席講師。碩士畢業至今,前二十二年花在統計學和人口學等教學、大學行政以及社會、教育、醫療、住房、市場等應用研究上。工餘又參加義務工作,曾任香港政府若干委員會成員以及若干民間志願團體成員。後十一年歸真返樸,專注於理論社會學,並將以此業終老。
第一部份 凝視與行動 1 凝視與行動引言 舒茨的現象學社會學 利科的實踐理性批判 利科的「行動猶如文本」論 社會學的符號學系統 加芬克爾和帕森斯的行動論 凝視的時間結構:帕森斯—加芬克爾二重性 社會行動的棲所 結論 2 底蘊緒論 語言:索緒爾的意義網絡 先訂的和諧:布迪厄的世局、慣性和實踐 二維的世界:語言和世局 慣性的座落(一):布迪厄、帕森斯和加芬克爾 慣性的座落(二):布迪厄、列維—斯特勞斯和索緒爾 結論:索緒爾—加芬克爾—布迪厄的世界 3 二律背反 前言:韋伯的社會學進路 韋伯的最後設想(一):理性、價值、利益、資本、行動 韋伯的最後設想(二):社會關係如何得以穩定? 韋伯的最後設想(三):先訂和諧、利益圖型、參考圖型 韋伯的最後設想(四):割據圖型、二律背反 聯手行動的符號學方程式、社會學凝視的時間結構 結論 4 因果結構導論 加芬克爾問題系、加芬克爾交代者、交代行動、實踐理性 加芬克爾實在、涂爾幹實在、科勞奴斯、涂爾幹表面 士多噶設想、士多噶—涂爾幹設想、行動—事件結構 結論 第二部份 從行動到社會世界5 從行動到社會世界:一個理論綜合行動及其歷程 舒茨的傳人:加芬克爾和伯格 伯格的象徵全域 伯格的制度、舒茨的類型化、韋伯的秩序 湯馬斯的處境之定義、斯維爾的結構、伯格的客觀實在 歷時性與共時性、行動歷程與社會結構 象徵全域、玄思時間、社會學的羅倫茲變換 小科勞奴斯與玄思時間、宇宙與遙處 我們大理論的全貌 6 行動歷程的歷時性與社會結構的共時性索緒爾和斯維爾的分歧:一片時間或一塊時間 斯維爾的設想:事件的本質、實踐的斷裂與結構的轉型 我們的設想:歷時性與共時性、行動歷程與社會結構 社會結構的秘密:湯馬斯的處境之定義、斯維爾的結構、吉登斯的結構二重性 結論 7 社會世界裡的行動歷程和象徵全域引言 初民的社會世界:凡俗時間和凡俗活動、神聖時間和原型重複 古代以色列人的社會世界:線性時間和子民之苦難、神顯時間和耶和華之怒 現代人的社會世界:歷史主義時間和自由之風險、超人時間和巴烏絲亞主義 反巴烏絲亞主義及其可能性的保證:遙處和永遠將來性 結論 8 社會結構的條件性:下一個理論任務 引言 社會結構及其實證性 帶著有條件實證性的社會結構:象徵行動中的結構和反結構 帶著有條件自主性的社會結構:象徵行動中的集體表象 結語 結論 社會世界的構成和社會學的真理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