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一樣可以「做活」 你無法阻止憂傷之鳥 飛越你的頭頂,但能阻止牠 在你的髮上築巢! 蓋伊.芬利的說明:一趟內在探索的旅程 你是否注意過,生命中的某些時刻,是較為特別的?然而在當時,你不見得知道它在你生命中有那麼重要?是否可能在當下就知道,那件事是你永遠難忘的? 我來談談自己的一次難忘時刻。然後就可以進一步解釋,為什麼要寫這本書,以及你能在這本書中得到什麼。幾年前,我接受一位報社記者訪問,談論新近發表的書。訪談之中,這位記者想知道,我生命中有些什麼,促使我寫﹁這種書﹂。 她的語氣透露,她既不珍愛也不理解我生命的核心。但我試著鼓舞她,委婉地提示她,我們的生命遠遠超出我們所能﹁思索﹂,而自我探索是件永無止盡的追求,能獲得永無止盡的報償。即使一萬本書都不足以道盡,更何況傳達給讀者。 古語說,夏蟲不足以語冰。接下來的情況,正是如此。 這位記者上下打量我,吸了一口氣,提出下一個問題質問,彷彿要讓我知道,我打什麼主意她心知肚明。這一刻我難以忘懷。她無視於我想傳達什麼,而說出尖酸刻薄的話。﹁是,我了解。但請問你還要寫多少書?﹂她繼續說:﹁我的意思是,你不覺得一本接一本出,都寫同樣的主題,有什麼不對勁嗎?﹂ 這種攻擊性的問題,令我有些︵雖然並不全然︶驚訝。回答之前,我讓她並不隱晦的譴責稍事平息,也中止我們之間益愈滋長的距離。過去我也受過多次類似的攻擊,有時是新聞記者,更常是上現場廣播節目,聽眾叩應問題進來。被攻擊時,我努力回應的都是那個﹁時刻﹂,而非提問人的負面狀態。我想利用這種受攻擊的時刻來說明,別人在某種心境下問你的問題,不必非得用同樣的心境來回答不可。對於牽涉其中的任何人,只要他足夠清醒,這種回應方式都是有益的。 不以同等的層次來回答有敵意的問題或評論,往往可以揭示問題的本質,並使我們知道,對那問題可以有更高層次的理解。懂這層道理,對於所有類似的隱晦攻擊,不論是別人抨擊你,或你自己作繭自縛,便都可以應付自如。這種新的回應方式,是真正作自己的主人,是有意識的無所作為。要達到這地步,必須往內在下功夫。這是本書的課題。當然,這本書所談的還不止於此。 那位報社記者在那個︵對我而言︶難忘的午後,對我的回答聽而不聞,以更加鞏固自己的負面成見,同時也阻止了我說明一直寫書的原因。所以,各位讀者,現在請容我說明。 首先要說的是,自我探索及由此而生的對自我的新認識,是無止無盡的。機緣無時不在,無處不在,隨時隨地等著啟示我們,穿刺我們的靈魂。所以,過去的事物,就不再存在,因為此時此刻存在那裡的,是更高的體悟。 也就是說,更高的境界是沒有盡頭的,在你之上的境界也是無際無涯的。而這片不可計量的領地,藏於你自身之內。既知如此,便能窺見這世上最大的奧秘:生命是一股流,而這股生命之流在你自身之內湧動。換句話說,真正的生命是趟內在的旅程。 當你與生命潛流的走向開始契合,你對生命的體驗、對自己的體驗,也就改變。你會被一種全新的喜悅所籠罩,即使從前覺得最枯燥乏味的時刻,都會充滿欣喜。這種感覺緩慢而明確。你不再覺得生活無聊,不再為生活中該做的事而憂慮。因為你已了解,生命已經為你規畫好專屬的藍圖。 相信我,世間最大的力量,莫過於知道生命帶來的一切,全都是為你好。當你越來越清楚這奇妙的道理,從前的橫逆要不消失,要不與你化敵為友。過往徒然耗費於自我防衛的珍貴能量,都轉化為新力量,幫你開發更深層的自我。但這不過才開始而已。 學著順應生命的需要。因為生命想為你準備的一切,都有助於你了解嶄新的自我,而這個新我是你長久以來所追求的。若學會順應生命的真正需求,必能擊敗內心的敵人。新我從內心掙扎的境地中嶄露,兩者的差異,猶如一棵枝椏開展的強壯橡樹,與一粒硬殼包裹的橡子。我知道的確是如此,你有一天也會知道。 本書所揭示的原理,都深植於真實。這無庸置疑。你探究這些原理的心願有多強,它所產生的力量就有多大。要把字面的真理變成實質的轉化力量,關鍵之處,就是要實實在在地探究自我。說到這裡,就有必要簡單談一下我個人的經驗: 因為這些高妙的理念可以實現,能對內在產生作用,所以我的內在生命經歷了許多重大改變。我越來越看得清楚,什麼有助於我們不斷成長,而阻礙我們內在成長的又是什麼,也清楚需要什麼,才能突破自我所處的狹隘境界。因為不斷有新體悟,也就不斷有新意願,想要全然改寫內在的生命史。因為就真理的眼光來看,內在生命史是不斷更新的。 洞見的波浪乘著這新發出的能量,猶如老鷹乘著風。這新能量與洞見的波浪,最主要的問題在於,如何利用最恰當的時機,最恰當的方法,來探求並解釋尾隨內在變化而來的所有發現。於是,如何處理這些新滋生的東西,看著有意於在心靈上下功夫的人如何掌握這東西,成為我的任務。這是我們一開始需要探討的重要課題。 我自覺被這種新狀態所引導,而必須去做某些事。為了完成任務,我邀請一位老朋友及老搭檔,愛倫.狄克斯坦博士,看她能否幫我忙。她致力於探索自身,探求更高層次的自我,同時是位出過書的心理學家。很高興她答應幫忙。 狄克斯坦博士花了幾個月時間,聽我最近演講的錄音帶,作了一頁又一頁的筆記。並且耐心地費許多時間與我討論,以理解這些資料。然後她擬出了草稿。接著,她從自身體驗中,仔細揀選出一些事例,使內容更充實。最後交付我作最後修改。本書是經由這樣的努力而完成的。這本作品不只是過去主題的結晶,而是介於兩個世界之間:得到新體悟之前的舊作品的世界,以及即將來到的新世界。 從書中內容,尤其開頭談﹁暫時主導人格﹂那幾章,你會讀到特殊而新穎的說法,敘述各種隱而未顯的心理人格。這些人格居於你我心中,幫我們決斷事情。新詞彙是必要的。正如就發現所得,重新界定某一有機體的本質及起源,是必要的。我再補充一點。新心理術語會與你全然感應,契合無間。因為你自身中的某部分,已經覺察到那隱而未顯的質素存在於你心中。本書使你逐漸覺察這些質素。原來你為它所掌控,覺察之後,你可以掌控它。 如果你熟悉我的著作,自會發現演進的軌跡。若是初次閱讀我的作品,則其中的新意對你而言也是新的。你會有一連串振奮的新發現,對自己有另一番認識。你不僅看清過去為何受挫,也得到需要的力量和信心,以走向沒有恐懼的未來。 最後再補充一點。這不僅是許諾,也是預言: 依本書的原理而行;勇敢地應用於生活中;放開心胸接納這些原理,則無異於迎納宇宙間最強大的力量。當做到這一步時,便會知道兩件事,兩者都使你無往不利。 第一,以基督教神秘主義者梅斯特.艾克特的話來說:﹁障礙的源頭皆來自於自己。﹂ 第二,誠如瑪麗.E.班所說:﹁只有努力的人,能使用未曾開發的力量,運用未曾知道的能量。對其他人而言,只有尚未積聚的財富,尚未聽見的妙音,尚未贏得的冠皇,以及,尚未顯現的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