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對作者而言,近十年來的經歷,是一段相當漫長的旅程,不僅僅是一種知識轉型的痛苦,內心更充滿了困惑、焦慮甚至分裂,許多的想法沉入心底,成為隱密,難以言說。正是在內心的隱密深處,一些確立已久的信念開始動搖,而另一些曾被壓抑許久的記憶卻又漸漸復活。
蔡翔和那些套用西方現代性美學的人不同。他既了解西方的現代性理論,又深刻意識到這種理論移用到中國來所產生的變形作用,並且也充分意識到這種理論所遮蔽的一些更嚴重的社會現實問題。也許有人會說,蔡翔不算是一個文學評論家,只能算是一個社會評論家。讀了這兩篇文章,就可以了解,一個關懷現實、密切注意現實變化的人可以成為多麼深刻的文學評論者 。這一種特點,特別值得台灣的研究者學習學習。
蔡翔的書,在現在台灣的許多讀者看來,也許是相當“異質”的。但是,這是對台灣的文化氣候非常有針對性的異質,可以救治我們一向的思想偏枯。在台灣社會走到最低潮的現在,他的文章尤其值得思考台灣前途的人參考。希望這本書能夠在台灣找到一些知音。
本書特色:
本書為作者蔡翔親歷並見證了這近三十年來的變化,一直在尋找通向未來世界的道路,這一尋找隱蔽在1960年代的記憶之中,至今,作者並未放棄這一尋找,儘管尋找在今天變得怎樣的困難重重。看著自己的生命漸漸老去,但在內心深處,仍然迴蕩著少年時代的吶喊──對於作者這一代人來說,他認為自己始終是共和國的長子。
作者簡介
蔡翔
1953年12月生於上海,1970年下鄉插隊,1974年回城做工,1978年考入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系。曾任《上海文學》雜誌社執行副主編,現任上海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學與研究領域為當代文學與文化研究。著有:《一個理想主義者的精神漫遊》、《日常生活的詩情消解》、《神聖回憶》、《回答今天》、《何謂文學本身》、《革命/敘述----中國社會主義文學--文化想像(1949-1966)》等數十餘種。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