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經濟學得主Amartya Sen 讚譽, 《經理人月刊》推薦好書 透視【一個印度?兩個世界】的極端差異
看上帝給印度開的玩笑: ◎極少中產階級、具投票權的人又多半是文盲,就完全擁抱了民主。 ◎不需層面廣大的工業革命,經濟卻以極快的速度在擴展。 ◎全球最惡劣的工作環境,卻是企業人才的練兵場。 ◎貧窮充斥,卻是精神、哲學內涵的文明國家。 ◎民主國家,卻由二十四個政黨來聯合運作。 ◎嶄新與老舊並存,光明與黑暗共生的國度。
【了解印度,投資印度】
本書給你比電影《貧民百萬富翁》更深入的全面報導!
貧窮與百萬富翁失衡的世界
宗教、政治、黑道、文盲錯雜的社會,如何展現生命力?
周旋於中國與美國之間,默默地邁向第三大經濟國的耀升之國!
印度近年成為世界經濟增長與全球招股活動最熱門的國家,它的崛起是各國際企業投資機會的來源。2015年該國人口稠密度將飽和,2030年它將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經濟第3大國家。
印度雖然也因為貧困、失業等經濟問題所困,但是在投資高等教育的預算,幾乎等同投資於基礎教育。作為世界的民主和經濟大國之一,印度早在技術和貿易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面對各種經濟議題,我們不能只想到印度蓬勃發展的資訊科技產業,我們要在這個具有龐大潛力的市場謀取商機,就必須深入了解印度的經濟奇蹟。
對西方觀察家而言,我們的文明似乎很抽象,就像聾子看人彈鋼琴般,好像只看到手指的跳動卻沒音樂。── 泰戈爾,印度最偉大的詩人(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過去十幾年來,印度能呈現強大的新形象,其主因是它在以下幾個方面的成功:資訊科技產業,海外電話客服中心,寶萊塢逐漸向外擴展——由於印度社群在美國、英國及其他國家的財富與能見度越來越高而受到歡迎——以及受到眾多評論於一九九八年第一次公開的核武計畫。就像透過純宗教的鏡片觀看印度常常就會扭曲一個人對這個國家的觀點那樣——並導致對正在發生的事情的基本誤讀——這些新形象也可能誤導了世人。照過去的標準來看,印度的經濟正在迅速改變中,然而這些改變的本質和規模有時卻被誇大了。印度人自己已養成了一個習慣:在蛋未孵化前,就開始數起小雞來。近幾年,印度人把自己國家說得好似快要變成世界強權般,早就是很普遍的事了。
觀看印度,或許還有另一個較具代表性、當然也較具啟發性的方式:透過其深植且充滿動力的政治文化。一九九○年代後期,魯伯特?梅鐸拜訪了印度,其目的是要在這個國家越來越大的英語市場裡,投資開發衛星發射及有線電視的事業。在新德里跟所有的政府官員見過面後,他飛到印度的商業首府孟買,去跟印度最大的私人公司雷來恩斯工業的老闆迪魯海?安巴尼見面。安巴尼是公認的他這一輩的印度人中最精名的商人,他問梅鐸他在德里見過哪些人。梅鐸說他見過了總理、財政部長,還有其他一些官員。「啊,你見的都是對的人;」安巴尼說:「但你若想在印度通行無阻,你必須見見所有錯的人。」
他指的是那些貪腐的政客(也許還包括他們在政府各部門的同類)。在印度,你若是錯的那種人,你就有很大的機會棲身政治圈;不過,有時候(或許沒那麼常發生),對的人也會搞起政治來。比爾?柯林頓在一九九二年美國總統的競選裡不斷提醒自己說:「這個國家,笨的是經濟。」但在印度,情況或許應該改成:「這個國家,笨的是政治。」我們若想要徹底瞭解印度在經濟或宗教方面的改變,就得先認識這個國家無所不在的政治文化及其政府所扮演的角色。
眾所期盼,印度將在二十一世紀躍升為世界強權。我寫本書的目的就是要在這樣的背景下,對當代的印度提供一個客觀的評估。第一章討論的是這個國家暴起且非常失衡的經濟。然後我會評估印度無所不在的政府及其主要的政治運動。接下來,藉由評估這個國家在美國以及中國之間的周旋,我將探討印度與巴基斯坦及其境內佔少數的回教徒之間一觸即發的緊張關係。最後,本書將檢視印度現代化及都市化的經驗──此過程讓這個國家在重塑自己、讓自己擁有現代化的風貌上,證明了其宗教價值的多樣性。在結論裡我也將檢視,印度為了在未來幾年裡保住全球對它浮現的期代,它所將面臨的挑戰有哪些。
作者簡介
艾德華.盧斯(Edward Luce)
近期才發表歐巴馬對於經濟議題的文章。他是《金融時報》駐華盛頓的首要財經評論員,之前是該報新德里南亞局負責人。他曾任職於柯林頓幕僚團隊的演講稿撰寫人。在牛津大學主修政治、哲學和經濟,之後工作駐派到印度並娶印度人為妻,目前定居美國首府華盛頓。
譯者簡介
吳湘湄
輔仁大學英文系學士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英美文學碩士
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英文系博士班進修
現任靜宜大學英文系講師
譯有《貓戰士首部曲之二-烈火寒冰》、《莎士比亞四大愛情喜劇》、《負責的男人》、《祈禱文》、《心靈雞湯—悲傷話題》、《亞瑟王傳奇》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