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劇場反映人生。臺灣不只有雲門舞集,還有多重文化的戲劇演出,多樣化的創新風格,以及另類的舞台戲劇再現。本書運用新穎且實用的跨文化主義(Interculturalism)和女性主義(Feminism)的方法研究臺灣劇場歷史的發展脈絡,並解析17個(16個在臺灣,1個在洛杉磯)分別由賴聲川、周慧玲、魏瑛娟、戴君芳、吳幸秋、王墨林、謝喜納與陳士爭所執導的表演。藉由比較這些劇場表演與其他在美國和法國上演的代表性劇場,作為表現臺灣劇場文化的多層面及其互動的例子;也說明了表演和文化的全球化反映了全體人類的情感、思想、存在和美學。
作者簡介
段馨君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戲劇劇場系博士。現為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專任副教授。專長領域為批評理論、西洋戲劇及劇場史、女性主義、英美文學、藝術舞蹈、文化與表演研究、導表演。並致力研究台灣與歐美現代劇場。著有《Alternative Theater in Taiwan》、《Feminist and Intercultural Approaches to the Alternative Theaters in Taiwan》、《The Changeling and Its Critics》等英文專書,與《跨文化劇場:改編與再現》 (交大出版社)。曾獲得國科會96學年度研究獎勵,與客委會95、96、97、98、99學年度研究計畫補助。
第一章 介紹 13
第二章 臺灣當代劇場歷史 39I 臺灣小劇場 & 西方戲劇理論 39 i 莎妹劇團 44 ii 東方與西方 45II 臺灣劇場史:1980年代的小劇場運動 46 i 臺灣劇場與國族政治 48 ii 臺灣與亞洲其他國家的互動 49III 話劇歷史 50 i 戲劇作為政治工具 51 ii 李曼瑰:女性先鋒 52 iii 小劇場—改變的力量 52IV 小劇場運動 53V 1980年代的小劇場 54 i 1980年到1984年的小劇場 56 ii 當代傳奇劇場 58 iii 賴聲川的表演工作坊 59VI 1985到1989年的小劇場 63 i 果陀劇場 64 ii 環墟劇場 65 iii 河左岸劇團 68VII 1990年代小劇場—後現代劇場 72 i 臨界點劇象錄劇團 72 ii 425環境劇場 73VIII 第一代實驗劇場和第二代小劇場的差異 74IX 小結 76
第三章 台灣女性主義劇場 79I 後殖民時期的台灣性別觀 79 i 西方女性主義引進台灣 81 ii 立法院的政治秀 86II 台灣劇場作品 92III 周慧玲執導之創作社劇團 93 i 女同志主體為「非…而…」 94 ii 性別—表演性行為 97 iii 男性凝視 vs. 女性再現 99IV 魏瑛娟執導之莎妹劇團 104 i 心理分析詮釋的觀看策略 107 ii 窺視與自戀 107 iii 女性—物化為戀物癖的被觀看客體 109 iv 陰性書寫中的新女性 115V 戴君芳執導的《柳.夢.梅》 124 i 改編自崑曲《牡丹亭》 124 ii 愛情與奇蹟—還魂 125 iii 性別作為社會姿態 126VI 吳幸秋執導的《孽女.安蒂崗妮》 127 i 性別與政治 127 ii 女性主義後殖民論述 128 iii 跨文化元素 130VII 國際女性戲劇節 134VIII 小結 134
第四章 跨文化劇場:跨文化主義、東方主義、表演研究及女性主義後殖民論述 137I 跨文化劇場 139 i 莫努虛金指涉東方劇場 145 ii 布雷希特誤解古典京劇演出 145II 謝喜納至台執導《奧瑞斯提亞》 147 i 謝喜納言「選擇的文化」 148 ii 謝喜納的「烏托邦之夢」 156III 東方主義 &《鄒.伊底帕斯》 163 i 《鄒.伊底帕斯》中的東方女性 164 ii 劉靜敏執導《Medea在山上》 165IV 跨文化評論的不同爭辯 168 i 芭芭的「前表達」原則 169 ii 普世的表演(Universal Performance) 170 iii 布魯克「連結的第三文化」 172 iv 巴魯恰 vs. 布魯克 173V 東方 vs. 西方 176 i 西方男性凝視中的女性東方 177 ii 原住民的喬凱絲塔(Jocasta) 178 iii 東方主義﹕陽剛的西方 vs. 陰柔的東方 179VI 《桃花扇》中的女性後殖民主義 181 i 〈一個人的房間〉——文學中的女性角色 181 ii 父權制所創的虛構女性 182 iii 解構的後現代音樂歌舞劇 183 iv 性別為風格化的重複行為 183 v 亞洲與莎士比亞 185VII 尋找歐洲以外的跨文化靈感 185
第五章 東方框架的西方傳統:賴聲川的表演工作坊 189I 《西遊記》: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現代性 191 i 文化張力 192 ii 三個平行情節 192 iii 龍的象徵 197II 《回頭是彼岸》:國家認同和文化認同 199 i 回憶、想像、現實 199 ii 表演同時再現舞台三空間 200 iii 虛構小說中的認同 201 iv 與伊底帕斯發現自我相比較 204III 《暗戀桃花源》:鑲嵌在中國框架裡的西方傳統 208 i 西方寫實主義道具與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心理演出方法 208 ii 中國喜劇風格 210 iii 內在指涉與並置 212IV 《如夢之夢》:夢、生命、歷史與回憶 218 i 生命輪迴 218 ii 和解 222 iii 環繞劇場 225 iv 西藏佛教 230V 小結 233 i 未來工作 234
第六章 結論 235引用書目 243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