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歲以前,我殺死了三個小孩,只為了不想看見他們長大......
十七歲少年法蘭克的存在是個謎,因為官方並沒有他身分紀錄。據他自己說,他居住在蘇格蘭一座很小的島上,小島和英國本島之間只有一座橋相連,島上只住了他和瘸腿又有測量強迫症的父親。年幼時他母親就離家出走了,而哥哥艾瑞克則精神失常,被送到精神病院。
小說一開頭,是警察來通知他父親,艾瑞克逃出精神病院,並揚言要回家來報復他父親,而法蘭克一點也不驚訝,因為捕蜂器早就告訴他了。這個捕蜂器是法蘭克用一個巨大的廢棄時鐘改裝的,他把時鐘的十二個刻度,設計成十二道機關,每天早上,他會抓一隻黃蜂放進時鐘裡,根據黃蜂的死法,來占卜今日的運勢和吉凶。同時,法蘭克還在小島的四周布下結界和狩獵場,那是他的祕密基地,九歲以前,他曾在那裡殺死了三個小孩,包括親弟弟......
他的父親也有自己的祕密,關於兩任離家的妻子,關於艾瑞克,也關於法蘭克,如今艾瑞克要回來了,是否將會改變這一切......?
作者簡介
伊恩.班克斯 Iain Banks, 1954. 2. 16~
被譽為「當代的狄更斯」、「最富想像力的英國小說家」,伊恩.班克斯出生於蘇格蘭的法夫郡,後於蘇格蘭的史特林(Sterling)大學完成學業,主修英國文學、哲學與心理學。在從事文學創作之前,他曾在IBM和英國國家鋼鐵公司當清潔工,也曾擔任電影的臨時演員。
1984年,伊恩.班克斯的處女作《捕蜂器》問世,小說情節引起很大的爭議,但也因此讓他獨特的寫作技巧揚名國際文壇。接下來,他出版了《走在玻璃上》(Walk on Glass, 1985)、《橋》(The Bridge, 1986)、《烏鴉公路》(1992)等十幾部文學小說,其中《共謀》(Complicity, 1993)被英國導演蓋文.米勒(Gavin Millar)改編拍成電影。
1987年,班克斯展現他另一種寫作才華,以太空歌劇科幻小說《菲尼基啟示錄》(Consider Phlebas)驚艷了科幻∕奇幻文壇,這同時也是他【文明】系列小說的首部曲;這系列小說架空於未來宇宙,以「文明」與「伊狄蘭斯」兩個種族的漫長戰爭作為背景──前者是科技烏托邦社會,認為科技即先進、強調資源自給自足,但也會出手干涉其他種族的發展;後者則是異星種族,有神祇信仰、好戰而尋求擴張與征服。英國《衛報》稱他為「科幻小說的標竿」;《紐約時報》暢銷科幻小說作家,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亦稱讚他是位「非凡人才」。
有趣的是,班克斯的科幻小說另以伊恩.M.班克斯(Iain M. Banks)為筆名,班克斯曾在接受英國BBC電台訪問時解釋,M是為了紀念他「不存在」的中間名,原本他出生時,母親希望取名為伊恩.曼茲.班克斯(Iain Menzies Banks),但父親在申報戶口時卻不小心遺漏了。
1993年,伊恩.班克斯獲頒「英國最傑出青年作家」;並被譽為「當代的狄更斯」,與布克獎得主伊恩.麥克尤恩相媲美。《時代》週刊認為班克斯是「同時代最富想像力的英國小說家」,《獨立報》認為班克斯的作品代表了「網際網路時代的英國文學」。
譯者簡介
李欣
北京印刷學院英語系研究生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