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作者在書中顛覆美國一般見解,主張美國不應該害怕中、印這兩個崛起中的經濟勢力。美國(身為世界的購買者)與中國(世界的工廠)分別擁有第一與第四大經濟體,但它們將在2015年達到同等地位。雖然美國政客指責中國產品,但是作者指出,美國人民卻因為被低估的人民幣而得到好處:美國企業因為中國生產的廉價商品而獲利。同時,在2003年,印度(世界的後勤辦公室)接收大部分從美國境內移出的一千萬個白領工作。不過,作者觀察到,每一美元匯出,匯創造1.94美元的財富,其中有33美分會回餽到美國。
作者認為中國在1978年市場開放,印度遲至1991年才開放市場,中國的改革也因此做得比較好。展望未來的發展計畫,作者認為中國的國民儲蓄率較高,而印度的基礎建設與教育系統則遠遠落後,中國的成功機會更大。
引言 中印崛起牽動全球政經Introduction:Tectonic Economics 全球經濟的關聯已經密不可分,中印的快速崛起,牽動世界未來的走向。 第一章 當毛澤東碰上中產階級Where Mao Meets the Middle Class 從共產主義擺盪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中國將增加一億人的中產階級,這樣的轉變是如何發生的? 第二章 從紡車到光纖線纜From the Spinning Wheel to the Fiber Optic Wire 印度受英國殖民多年,但是與世界接軌的改革路途,卻是舉步維艱,但也擁有中國所沒有的優勢。 第三章 美國製造,中國生產Made by America in China 中國以出口導向為主的沿海經濟,緊緊鑲嵌到散佈全球的產業供應鏈,使得made in China 比表面看起來複雜得多。 第四章 網路的香料之路The Internet's Spice Route 透過網際網路,知識成為可以出口的商品。印度以語言、教育和價格的優勢,使得歐美的白領工作者深受威脅。 第五章 從組裝線到供應鏈The Disassembly Line 世界的貿易方式已經改變,組裝線拆解成無數步驟,尋找成本最低的地方進行生產,中國應運而起,成為世界工廠。 第六章 印度的文化革命India's Cultural Revolution 在高速經濟發展之下,中國與印度既是生產工廠,也是龐大的消費市場,成為歐美企業爭食的大餅。 第七章 請客吃飯來革命Revolution by Dinner Party 崛起的中國是一頭結合資本主義、專制與社會主義的怪獸,意識型態的箝制、人口資源的難題,誰也說不準中國前途是否平坦。 第八章 摻了油水的地緣政治Geopolitics Mixed with Oil and Water 對資源的渴求左右了印度與中國的外交政策與作為,亞洲、乃至全球的地緣政治也產生板塊位移。 第九章 競爭力的催化劑A Catalyst for Competitiveness 印度與中國崛起,促成了目前全球經濟的榮景,但也為國家競爭力和個人工作保障,平添變數。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