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史上最偉大的作品 影響 19、20 世紀文學藝術既深且廣
大文豪蕭伯納以文學家優雅的筆、音樂家敏銳的心、哲學家犀利的眼,印證華格納在創作《尼貝龍根的指環》時的人生觀、政治觀、及音樂與戲劇的美學觀點,不僅為世人解析其中的思想奧秘,更為這齣創作時間長達約三十年,演出一次必須搬演四個夜晚的曠世鉅作,留下不朽而精闢的真知卓見。
◎從神話的觀點看《尼貝龍根的指環》── 波光瀲艷的萊茵河底一塊閃亮的黃金,揭開一連串人與神、神與英雄、英雄與美人……糾葛纏綿的紛爭與愛情;人格與神格;誕生與毀滅的精彩故事。
◎從音樂的貢獻看《尼貝龍根的指環》── 一齣耗時近三十年才完成,被譽為歌劇史上偉大的空前鉅作,百餘年來迷惑了數以千萬計的音樂愛好者,《尼貝龍根的指環》的魔力至今歷久不衰。 ◎從政治的隱喻看《尼貝龍根的指環》── 為什麼華格納會被希特勒尊為英雄?為什麼華格納的作品被猶太人唾棄達半世紀?《尼貝龍根的指環》裡暗喻的權力爭鬥和當政者的謊言,帶來什麼樣的啟示?
◎從哲學的態度看《尼貝龍根的指環》── 有人奉華格納為神,自許為「華格納人」,揭櫫「華格納主義」的不朽;有人則深深不以為然,認為他逾越音樂的分際。無論如何,聽聽蕭伯納的精闢解析。 蕭伯納是英國十九世紀末葉最重要的音樂評論家,他在1898年出版的《尼貝龍根的指環──完美的華格納寓言》,從多重角度深入探討華格納的長篇歌劇作品:《尼貝龍根的指環》,是當時歐洲最有見地的音樂評論,至今影響依然存在。尤其是結合社會學分析及緊扣當時社會現狀的社會關懷,不啻是音樂社會學的開山之作。
作者簡介
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 1856年7月26日 ~ 1950年11月2日)
出生於愛爾蘭的都柏林。父親是公務員,後經商破產。1876年父母離婚,隨母親到倫敦。受到母親的薰陶,蕭伯納從小就愛好音樂和繪畫。中學畢業後,先當抄寫員,後又任會計,並在報章寫劇評和樂評、從事新聞工作。1884年他加入費邊社,為該社編小冊子及演說,以社會改革為己任。1892年發表了劇本《鰥夫的房屋》,是英國傑出的現實主義劇作家,擅長幽默與諷刺的筆法。
1925年獲得若貝爾文學獎,1931年訪問蘇聯,1933年訪問中國。
在藝術上,他服膺易卜生(他曾寫《易卜生主義的精華》一書,在歐洲戲劇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主張藝術應當反映迫切的社會問題,反對王爾德的「為藝術而藝術」。
在思想上,則受叔本華、尼采、馬克思的影響,但他主張用漸進的方法改變資本主義制度,反對暴力革命。
蕭伯納的文學始於小說創作,但突出的成就是戲劇,他一共創作了52部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