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心像匹脫韁野馬一樣:你想專注,心卻漫天撒野;你企圖把壓力掃到一旁,焦慮卻令你暗夜難眠。你想善待心愛的人,到頭來卻以自己的利益為優先。當你想改變生活時,便全心投入禪修之中,並滿心期待很快看到成果,然而,等到蜜月期過後,剩下的唯有混亂與沮喪。你知道問題在那兒?
本書作者薩姜米龐仁波切是藏傳佛教的修行者,本身是個騎藝精湛的馬術家,在書中他以如何馴服野馬,巧妙地比喻整個調心的過程。他慷慨地與讀者分享在禪修過程中,可能會遭遇到的各種障礙,並詳述歷來禪修者所提出的各種傳統對治障礙之道。
在台灣,佛法隨處可得,就像空氣中的無線電訊號波,但學生必須學習把自己調整到相同的頻率。如果你接受不到那個頻率,是因為佛教經典中詰屈聱牙的文字,那麼在薩姜米龐仁波切的教導下,全變成易懂且可以實行的方法。
薩姜米龐仁波切所教導的方法,其特殊之處在於它結合了兩種教法的傳承:佛法與香巴拉教法──一種以了解「人性本善」為基礎的勇士菩薩。他詳細地告訴我們,如何透過靜坐,來培養勇敢的心靈,而靜坐正是勇士菩薩的自然坐姿。
此外,薩姜米龐仁波切也教導讀者如何修觀,這方法能加深我們的洞察力和培養智慧。當我們洞澈實相,禪定就能為創造生命的喜悅提供更多的條件。他特別強調喚起菩提心的修練,透過這種覺悟的方法,開始體驗自己偉大的勇士精神。
一個充滿堅硬與頑固之心的社會,是一個無法滋長愛與慈悲花朵的社會,因為花園未獲得適宜的開墾。如果我們企圖在岩石地裡種花,就得先做整地的準備,這需要下點功夫,首先得搬走石塊、拔除雜草,然後必須鬆土以製造肥沃的表層土。這就是必須在禪修中學習寧靜安住的目的:為滿園繁花的成長創造環境,我們必須先調伏自己的心。
因為我們習慣質疑自己的善良與智慧,這而就是心靈黑暗時期的源頭。當我們有所質疑時,就會開始運用表面看來更方便的法門,來處理自己的問題。我們愈來愈不習慣運用愛與慈悲,反而習於使用侵略的方式。所以,薩姜米龐仁波切不斷提醒我們人性基本的良善。
如果我們想為了減輕地球的痛苦,貢獻一己之心力,就必須讓自己的心柔軟下來,踏上勇士菩薩的修道之旅,以愛與慈悲來創造祥和的社會,為眾生謀取最究竟的福祉。
作者簡介
薩姜米龐仁波切(The Sakyong, Jamgon Mipham)
◎1962年,生於印度菩提伽耶,父親是知名的藏傳佛教大師邱陽?創巴仁波切(1939-1987)。
◎1995年,貝諾法王認證他為十九世紀西藏備受尊崇的大修行者兼學者米龐仁波切(1846-1912)的轉世,並正式授與「薩姜」(意思是「大地怙主」)法座,成為香巴拉的導師。
◎1990年,開始在北美與南美與歐洲各地弘法,並同時繼續個人的禪修與研習。
◎1992年,宣布成立總部「香巴拉」,以便領導創巴仁波切所設立的許多團體,並統籌這些道場的活動,如金剛界、香巴拉訓練、那爛陀基金會、那洛巴大學與香巴拉山禪修中心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