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前言:一個活在台灣的詩人
第一章 李魁賢的詩學理論
壹、詩的本質論 一、「詩的本質是精神,是意識」 (一)「詩人精神領域的建立,重於一切」 (二)意識決定作家的觀點和創作活動 二、「如果不是由『情』出發,就不能建立詩的本質」 三、「沒有自由,就沒有詩」
貳、詩的創作論 一、創作的準備階段 (一)「觀察事物,不斷儲存意象」 (二)「詩人的要務:唯愛,唯孤獨」 二、創作的構思階段 (一)「想像依據現實經驗」 (二)「抒情與意象的結合」 (三)「以『自然率真』為尚」 三、創作的表現階段 (一)「現實經驗論的藝術功用導向」 (二)「新即物主義」
參、詩的語言論 一、「語言本身是無所謂的」 二、「語言的鍛鍊是十分必要的」 三、「詩要從活生生的語言中去錘鍊」
肆、詩的功能論 一、詩的傳達功能 (一)「詩是在傳達意含的經驗」 (二)「詩要發揮對大眾提供新的美感經驗的效用」 二、詩的批判功能 三、詩的教育功能 (一)「詩人企圖用詩做為教育的手段時,已犯了詩的戒律」 (二)「詩具有認識和改造社會氣質的能力」
第二章 李魁賢的詩歌主題系統
壹、個體意識主題系統──小我抒情 一、自我剖白的子系統 (一)少年期──徬徨與憂鬱 (二)成熟期──熱情與超越 二、情愛探索的子系統 (一)情侶 (二)夫妻 三、生命體認的子系統 (一)生之體認 (二)死之體認
貳、社會集體意識主題系統──大我抒情 一、鄉土熱愛的子系統 (一)淡水之愛 (二)台灣之愛 二、社會省視的子系統 (一)都市人的疏離現象 (二)結構性的社會病徵 三、政治批判的子系統 (一)對專制政府的批判 (二)對無恥政客的批判 (三)對「祖國」符號的批判 四、世界旅思的子系統 (一)中國旅思 (二)世界旅思
第三章 李魁賢詩歌藝術表現
壹、藝術手法 一、象徵主義 二、現實主義 三、新即物主義
貳、意象的經營 一、意象的鮮活創新 二、意象的簡潔明晰 三、意象的多向歧異 四、意象的通感轉換
參、語言風格 一、清新優美 二、淺白明朗 三、尖銳辛辣 四、矛盾悖論
肆、章法架構 一、綰合的線性架構 二、並置的對照架構 三、正反合的辯證架構
第四章 李魁賢與台灣文學的建構
壹、李魁賢「台灣獨立」的政治立場 一、以詩明志 二、對台獨先行者的景仰與崇拜 (一)彭明敏 (二)史明 三、李魁賢對「台灣獨立」的認知 (一)中國國民黨是外來殖民政權 (二)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 (三)反「統一」 (四)台灣「正名」
貳、確立台灣文學的「國家位格」 一、李魁賢對「台灣文學」的定義 (一)「台灣人所寫的」 (二)「寫有關台灣人的故事」 (三)「為台灣人而寫」 二、台灣文學獨立論的闡發 (一)從「台灣文學兩國論」到「台灣文學獨立論」 (二)台灣文學獨立論 (三)從「前國家文學」到「國家文學」
參、李魁賢對台灣文學的落實與推廣 一、落實──謀求台灣文學的具體發展 (一)台灣文學系 (二)國家台灣文學館 二、推廣──以台灣文學外譯作外交
結語:李魁賢在台灣詩壇上的位置 一、詩學理論方面:提出具指導性的詩觀 二、詩成就方面:登上台灣現代詩成就的高峰 三、詩人評論方面:樹立新的台灣文學典律 四、翻譯成績方面:促進文學的國際交流
參考書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