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一章 目標體系/005
第一節 人天善果/006
第二節 二乘羅漢果/010
一、 精神斷滅論/013
二、抑制業源論/013
三、斬斷系縛論/013
一、精神斷滅論/013 第三節 無上佛果/015
一、 統攝為斷、證二法/015
二、統攝為自利性和利他性二成就/016
三、統攝為「四身」/016
四、統攝為「三功德」/020
第二章 修道體系/021
第一節 理論的先導作用/022
第二節 與目標相應的道路/025
第三節 下士道修行重點/028
一、 下士道修行重點/029
二、樹立具緣人身難得觀/030
三、人生無常觀/032
四、惡道苦重觀/034
五、皈依法/036
六、善惡業報觀/038
第四節 中士道修行重點/045
第五節 上士道修法重點(顯宗部分)/051
一、 菩提心發心法/053
二、學修菩薩行/056
三、止觀的義理和修法/059
第六節 成佛捷徑金剛乘要義/071
一、 智慧殊勝/073
二、方便殊勝/073
三、教義理論殊勝/075
第三章 基本理論體系/081
第一節 二諦論/082
一、 小乘毗婆沙的二諦觀/084
二、小乘經部的二諦觀/085
三、大乘唯識宗的二諦觀/086
四、自續中觀二諦觀/088
五、應承派中觀二諦觀/088
第二節 佛心論/092
一、 佛心和佛性的名稱/093
二、佛教各宗派的佛心定義/094
第三節 無我論/099
一、 毗婆沙的我和無我觀/102
二、經部的我和無我觀/103
三、唯識宗的我和無我觀/104
四、自續中觀的我和無我觀/104
五、應承中觀的我和無我觀/105
第四章 佛教和非佛教的區別/109
第一節 佛教與非佛教以「四項基本原則」區別/110
一、 有為無常/110
二、有漏皆苦/112
三、諸法無我/113
四、涅槃寂靜/113
第二節 佛教針對世間觀念修行,目的是超越世間觀念/113
第三節 佛教弟子的修行以知足健康為準則/114
第四節 佛教的境界是脫離輪回的境界/114
第五章 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的異同/115
第一節 「一切教乘並行不悖,一切佛言均屬教誨」/116
第二節 藏傳佛教的十二個顯著特點/118
一、顯密結合,以顯為基礎,以密為究竟/118
二、經教上重五部四續,聞思修全面結合/119
三、學四部,宗一見/122
四、修證之道,有顯有密/123
五、守三種戒/124
六、衣食特點/125
七、高僧轉世制度/127
八、寺院分學院式和禪院式兩種/128
九、德行和智慧並行不悖,反對脫離菩提心的小乘式的開悟/129
十、尊崇佛陀臨終遺訓,始終堅持「行為合於《律》,觀修合於《經》,
言論合於《論》」的原則/131
十一、尊師重教,視師如佛/133
十二、戒講戒脈,法重法脈傳承/1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