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作家個人在創作時的意志,由於劇作家的意志加諸作品,使作品的內容對人生有所發掘與闡揚。而劇作家所挖掘出來的,不外乎人生中的種種面貌。劇作家生活在歷史之中,其思想與社會文化息息相關,以其對社會、人生的觀察,通過其思想的貫串,表現其人生哲學。因此作者的研究旨趣,即擬由劇作家為出發點,探討劇作家對應於歷史變動劇烈時期,內心所感於時變而產生普遍關注歷史的情懷,如何表現在其創作思想與實踐之中。 作者鑑於中國古典戲曲領域具有豐富的文化資產,故將研究主題置於此領域之中,更對劇作家之創作意識甚有探究興趣,故又以劇作家為中心,選定明末清初歷史變動劇烈時期之李玉、洪昇、孔尚任三人為代表,對他們的歷史關懷做一番探討。此處所謂歷史關懷,是指他們於歷史反思中,對現實社會中人事活動的關注,由於正是鼎革之後,他們的生命存在感讓他們的關注較偏重於現實政治活動上面,試圖尋索治亂興衰的根源,尤其是人事傾軋對朝綱的影響,如忠奸勢力的消長等。他們的終極目標是希望能找出一長治久安之法,用以垂鑑後世。劇作家秉著對「史」的使命感,欲借創作來表達其寓褒貶、興教化的思想,就如姚一葦〈戲劇意志論〉所云,劇作家創作戲劇的目的,在於表現他們對人生的看法,對人生有所發掘,有所闡揚;有所褒、有所貶。此闡揚褒貶,即寓有劇作家個人的價值判斷思想在,他們透過場上人物對於人生的模擬,來表現他們的創作意識。 大凡歷史興替時期,政治上多動盪不安,社會上亦呈紛擾狀態,處在此種無奈的歷史情境中,知識份子多感的心靈,常藉文學以發出喟嘆。有明一代,政治上採絕對之君主專制,成祖首啟宧官弄政之端,閹禍遂與明祚相始終,最後因整個官僚體係出現嚴重弊病;又有東林黨與非東林黨的黨爭及遼北用兵、流寇侵擾等問題,終致三百年基業崩頹拱手讓於滿清異族。 作者將劇作家的時代斷限於明崇禎到清康熙之間,劇作家方面則以李玉、洪昇、孔尚任三人為主。 李玉、洪昇、孔尚任三人那些具有歷史反思之作,基本上也是對他們所處時代提出他們的看法。歷史是一個不斷演進的生命體,所有詮釋者對於歷史進行詮釋,都難免染上個人所處時代的色彩,每一個時代的詮釋者有其特定的歷史條件,因此詮釋本身亦有其持續不斷的歷史性,故永遠都只是暫時的和有限的,須待後人在其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它、深化它。就狄爾泰的解釋學原理而言,李玉、洪昇、孔尚任三人對於歷史的詮釋,亦是暫時性、有限性的,還有待後人加以豐富、深化,筆者即試圖以此為進路,在他們的作品中,再進行詮釋。 作者在前面揭示,李玉、洪昇、孔尚任以「尋求興衰治亂根源」為觀察點,由此將歷史上發生過的人事活動,透過其創作意識在劇中加以演伸、推進。作者即就其作品之呈現,提出劇作家「於教化觀中凸顯嚴辨忠奸」及「援史入劇,以劇為史」之創作意識。他們認為「朝綱不振」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因此在劇中著力於忠奸兩股勢力抗衡的描述,一方面對顛覆朝綱的奸邪力量予以嚴厲批判,一方面對維繫綱常的正義力量予以頌揚。 本論文的章節安排如下: 第一章緒論,第一節首先說明本論文的研究旨趣、範疇與研究方法、進路。第二節闡釋明中晚期,此類與歷史反思主題相關傳奇之蝟興背景。 第二章主要是對劇作家生平、著作等做一番論述,尤其著重於劇作家的存在感受。 第三章則由劇作家的歷史關懷抉發其創作意識,第一節探討劇作家如何於傳統教化觀中凸顯「嚴辨忠奸」的創作意識;第二節探討劇作家「援史入劇,以劇為史」的創作意識,闡發他們對史的自覺與使命感。 第四章、第五章則探討劇作家在作品中對其創作意識的實踐,第四章主要針對劇作家對製造動亂的歷史人物(即代表顛覆力量的一方)進行的批判,做一番評析;第五章則針對劇作家維護倫理綱常的歷史人物(即代表穩定力量的一方)進行的頌揚,做一番評析。 第六章探討劇作家處理正邪衝突或邦國興亡時,如何表現他們的救贖觀念。 最後為結論,檢討劇作家創作意識與其實踐之間的問題,及後續研究的展望。
作者簡介
康逸藍 1959 出生於淡水小鎮1971 淡水國小畢業1974 淡水國中畢業1977 中山女高畢業1981 師大國文系畢業,任教於淡水國中1989 辭去教職,進入淡大中文研究所就讀1992 〈心情溫度計〉獲海峽兩岸童話優選獎1993 〈芒草林裡的家〉獲中華民國教材研學會徵文散文類優選1993 淡大中研所畢業,進入東華書局當編輯1994 轉任國語日報出版部任編輯,童話《閃電貓斑斑》出版1995 旅居南非,童話《長頸鹿整型記》、《一○五個王子》出版1996 旅居美國半年,任教於加州育良小學、培德中學1997 童話《99棵人樹》、笑話《古人陽春小笑話》、《古人秀逗小笑話》出版1998 旅居泰國,童話《豆豆的前世今生》、《行俠仗義小巫公》出版2000 任教於泰國朱拉隆功大學中文系2001 返國定居2004 童詩《童詩小路》、論文《明末清初劇作家的歷史關懷》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