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序言
第一章 童年的「流亡三部曲」 一、老家北大荒 二、父親抗日,投奔西安 三、母子萬里尋親 四、返鄉東北 五、逃難上海 六、台灣─香蕉天堂
第二章 生涯多轉折 一、劉自然事件 二、就讀政大外交系 三、初進外交部 四、留學美國:蔣廷黻大使的感召
第三章 美國新英格蘭的留學生涯 一、佛萊契爾法律外交學院 二、美國參加越戰的爭議 三、反主流文化運動 四、打工與交友 五、「美國之音」工作
第四章 「亂世佳人」家鄉的教書生活 一、三更燈火五更雞 二、《南方的心靈》 三、以歷史為志業 四、黑色的一九六八年
第五章 芝加哥大學:隨師習道記 一、芝大校訓、學風與學運 二、主授美國歷史的恩師─富蘭克林 三、主授美國與東亞關係的恩師─入江昭 四、主授中國現代史的恩師─孔復禮
第六章 為何中國知識分子左傾? 一、說之以理 二、動之以情 三、愛國詩人聞一多的悲劇
第七章 毛澤東的中國: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一、反右派鬥爭 二、三面紅旗運動 三、文化大革命
第八章 激情、分裂、抉擇─留美華人的保衛釣魚台運動 一、前言 二、源起與一月之大遊行 三、四月大遊行 四、保釣運動開始向左轉 五、安娜堡國是大會 六、保釣左派代表訪問北京 七、「反共愛國聯盟」─右派大反擊 八、我對保釣左派人士之批評 九、台灣不保釣?大陸有保釣? 十、保釣運動後各派保釣人士之動向 十一、對保釣運動左派思潮之反思 十二、總結:功大於過,瑕不掩瑜 十三、出版《保釣風雲錄》 十四、向美國建言解決釣魚台爭議 十五、邵家兩代保釣
第九章 「中國熱」與西方對中共評價之兩極化 一、聖母大學 二、美國和中國為何相互擁抱? 三、西方人士對中共的正面看法 四、西方人士對中共的負面看法 五、我的看法 六、中共對毛澤東及文革的看法
第十章 美台斷交,共赴國難 一、個人對處理台美關係的建言 二、美台斷交,美中建交 三、參與「台灣關係法」之遊說工作 四、共赴國難
第十一章 客座中央研究院:研究大陸為何淪陷 一、雅爾達密約與馬歇爾使華 二、蘇聯為何要控制東北? 三、蔣中正為何拒絕與史達林合作? 四、為何美國不願介入國共內戰 五、「國家」一曲打動心弦
第十二章 杭立武先生提攜,終於返鄉回國 一、遊子返鄉 二、杭立武生平及重要貢獻 三、「亞洲與世界社」與學術外交 四、「中國人權協會」及取消戒嚴之建議書
第十三章 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學術外交 一、中心的歷史與任務 二、中心之改革工作 三、蔣經國總統之領導風格 四、學術外交之一:大西洋理事會 五、學術外交之二:中美大陸會議 六、學術外交之三:「國際政治學會」會籍問題 七、學術外交之四:香港的歷史角色與未來影響 八、王永慶對台灣發展之遠見 九、國際開會文化之異同 十、工作之動力
第十四章 出任政府、總統、行政院長之發言人 一、俞國華院長 二、蔣經國總統 三、李登輝總統 四、李煥院長 五、郝柏村院長 六、感想
第十五章 新聞事業之「解嚴」與「興利」 一、導言 二、開放報禁 三、開放台灣禁歌 四、開設電影分級制及審檢《悲情城市》 五、籌建公共電視台 六、開辦台北國際書展 七、設立金曲獎 八、做李安大導演的小「推手」 九、和證嚴上人結緣
第十六章 開放兩岸新聞與文化交流 一、導言:我國大陸政策的內在局限 二、開放兩岸記者互相採訪 三、開放大陸出版品來台 四、開放大陸「黃河大合唱」禁歌 五、「林青霞事件」 六、感想
第十七章 台灣向國際社會發聲發光 一、從解除戒嚴到五二○事件 二、六四天安門事件 三、在國外成立「中華新聞文化中心」 四、闡釋「中美兩大民族之使命感與命運論」 五、男女平權:國際新聞人員特考與外放
第十八章 惜別新聞局:依舊青山綠樹多 一、對大眾傳播事業之建議與協助 二、對大眾傳播事業之評價 三、辭職
第十九章 重回學術界 一、重執教鞭:政治大學外交系所復課 二、哈佛大學出版《司徒雷登與中美關係》 三、兼任「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執行長 四、重返政大國關中心 五、重回學術外交之一:英國國會演說 六、重回學術外交之二:美國國會作證 七、重回學術外交之三:台海危機與美中台三角關係 八、解讀李光耀資政
第二十章 穿梭兩岸,搭建和平橋梁 一、兩岸應借鏡「德國經驗」與珍視「台灣經驗」(一九九二年) 二、從「江八點」到汪道涵之「邦聯制」(一九九五年) 三、對國統會之建言(一九九五年) 四、政大國關中心與大陸「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簽訂合作協定(一九九五年) 五、為化解兩岸緊張關係建言(一九九五年) 六、「兩岸簽訂和平協定」之研究報告(一九九六年) 七、台灣處理兩岸關係之六項原則(一九九六年) 八、汪道涵談馬英九(一九九八年) 九、為汪道涵來台等相關事宜交換意見(一九九八年、一九九九年) 十、哈佛大學討論李登輝「兩國論」(一九九九年) 十一、解讀李登輝總統 十二、捍衛中華民國(二○○○年) 十三、對大陸進忠告(二○○八年) 十四、開放大陸學生來台留學之呼籲(二○○九年) 十五、大陸必須接受中華民國之存在(二○一二年) 十六、總結:改善兩岸關係唯靠孟子良言
第二十一章 中華民國生存之意義 一、海洋中國與大陸中國 二、台灣之歷史角色、經驗與抱負 三、台灣之安全與出路
結語 謝啟 一生大事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