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9574448906 |
定价 |
NT320 |
售价 |
RM50.00 |
优惠价 |
RM44.50 *
|
作者 |
向陽
|
出版社 |
九歌
|
出版日期 |
2013-07-01 |
装订 |
平裝. 全彩印刷. 272 页. 21. |
库存量 |
購買後立即進貨 抱歉!此书没有开放空运服务,只能船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如需空运请洽客服。 库存有限或需要调货,订购时间可能延长。如无法订购则将通知进行退款。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周夢蝶甫承受親人死別的嚴酷打擊,卻同時得到象徵國內藝文界最高榮譽的第一屆國家文藝獎,煎熬之下接受獎項的原因,竟只是「不忍澆人冷水」;
聶華苓的愛荷華國際寫作計畫超過四十年,讓他家的客廳成為無國界的作家聚集場所,全球三百多位知名作家更聯名推薦他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
擅寫小說的洪醒夫,應邀投稿小品文,報紙刊登後不到一個月不幸因車禍離世,小品文遂成為小說家的最後遺作……
那是個執筆的人的風華年代,所有通訊聯繫還是以書寫為主要方式的懷念歲月。
因為創作以及工作職務的關係,向陽與學界、文壇等諸多學者、作者魚雁往返,從前行代的楊逵、龍瑛宗等幾近喑啞,卻又謙遜雍容地試圖跨越語言的艱困;到同輩份的陳芳明、阿盛等在政治或者鄉土中,努力尋求屬於一代人的聲音。斑駁的手稿,串連起戰前至解嚴後的臺灣文壇。二十四位名家,二十四個故事,多重身分的向陽以謹慎的學術之筆,浪漫的詩人情懷,客觀的編輯態度,將被時代迅速湮沒的墨痕溫度,一一重新在紙上點燃。儘管歲月催人,筆跡的力道猶存,於普遍習慣透過電腦打字的今天,再現那蘊含於一筆一畫裡的動人情感。
本書特色
★圖文並茂,從相片與信札中看到最真切的情感。 ★二十四位作家的手稿,勾勒出八○年代迄今的臺灣文壇。
作者簡介
向陽
本名林淇瀁,臺灣南投人。美國愛荷華大學International Writing Program(國際寫作計劃)邀訪作家,政治大學新聞系博士。
曾任《自立晚報》副刊主編、《自立》報系總編輯、《自立晚報》副社長兼總主筆。現任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副教授。獲有吳濁流新詩獎、國家文藝獎、玉山文學獎文學貢獻獎、榮後臺灣詩人獎、臺灣文學獎新詩金典獎、教育部「推展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等獎項。
著有學術論著、詩集、散文集、評論集、時評集等四十多種;編譯作品三十餘種。 |
|
|
|
|
|
|
|
|
|
|
|
|
|
|
目錄
墨痕深處,溫潤長在──《寫字年代:臺灣作家手稿故事》序
園丁的叮嚀──齊邦媛與國家文學館 慈悲喜捨的樹──聶華苓與IWP 田園躬耕的隱者──陳冠學與《自立》副刊 建構臺灣主體論述的史家──葉石濤與《臺灣文學史綱》 臺灣文壇的老園丁──中秋夜懷楊逵 哀傷之禽鳥──商禽詩〈木棉花〉的原始版本 在文學、歷史與政治的交叉口──陳芳明的「陳嘉農」年代 咏唱臺灣庶民心聲的歌者──王禎和及其〈人生歌王〉 臺灣文學史的墾拓者──黃得時及其臺灣文學論述 定型新詩的倡議者──周策縱及其「棄園」詩情 「醬缸」文化的批判者──柏楊與〈醜陋的中國人〉 「孤獨國」詩人──周夢蝶的雪與火 臺灣的心窗──王昶雄及其〈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 臺灣文學明燈──鍾肇政與《臺灣文藝》 為母土而書寫──阿盛與「散文阿盛」 喑啞的能言鳥──龍瑛宗的書寫語境 鄉里人物的刻繪者──追憶洪醒夫 亞細亞文學交流的鼓手──陳千武與《亞洲現代詩集》 文學傳播的掌舵者──蔡文甫與九歌出版社 臺灣農民的守護者──吳晟及其詩文 臺灣客語文學的女人樹──杜潘芳格及其客語詩 臺灣現代詩壇的「行動派」──張默與年度詩選 把草原上的月光寫入詩中──側寫席慕蓉 美麗島的玉蘭花──陳秀喜的人生與詩作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