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書介紹↓↓↓↓
冊一《陶藝科學:第一本陶瓷工藝的科學!從原料到成形、燒成、釉藥的化學反應機制系統解析製陶方法》
陶瓷是泥土與火的藝術;
陶藝家與泥土、火對話的結晶。
以科學搭起橋梁,深入陶瓷微觀世界。
陶瓷工藝是藝術與科學的結合。泥土有其個性,火有其習性,從泥土變成黏土那一刻起必然發生的一連串物理/化學反應,全盤掌握了解,是藝術表現或創作概念的基石。
本書在日本出版獨具稀缺性逾十六年,長銷改版至今無可取代。全書以圖解形式,系統解說原料(黏土/化妝土/釉/添加劑/顏料)組成、化學作用、泥漿及各種釉調製法等,並從成形、素坯乾燥、燒成與冷卻,探索過程中的化學反應機制,歸納常見的錯誤和防止辦法。取材實際,透過系統性學習,陶藝創作將更不受限。一本陶藝家企及更高水準必備的陶藝指南。
本書特色
最透徹:完整涵蓋「原料」、「成形」、「釉藥及化妝土」、「燒成」,分章詳述:黏土分類與組成結構、泥漿解膠與凝膠機制、燒成與冷卻的熱變化、釉藥原料優缺分析、塞格式釉方法、呈色機制、顏料及化妝土等實用知識。
科學檢證:透過直觀好懂的插圖與圖表,徹底了解陶瓷的物理性/化學機制,獲得有用的製陶法則。
實作全過程:針對泥漿流量、解膠/凝膠適度範圍、釉藥三角座標配方、釉黏性等,示範操作步驟、測試方法及計算過程。
集結常見問題:針對乾燥龜裂、釉裂、剝釉、釉泡、針孔、縮釉等常見問題,進行原因剖析和防止辦法說明。
107種釉藥樣本試片全彩呈現:包含以氧化焰和還原焰,呈現色彩豐富的各種光澤釉、(半)啞光釉、乳濁釉等燒成樣本。提供原料、原料比例、燒成條件等重點解說。
專業推薦
呂琪昌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教授
朱芳毅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材質創作與設計系專任講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陶藝學會(IAC)藝術家會員、當代藝術家
施宣宇 / 九座寮聯合事務所藝術總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陶藝學會(IAC)藝術家
張清淵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兼任所長
羅森豪 / 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教授
華陶窯
冊二《陶藝裝飾技法:示範銅、錳、鉻金屬氧化物展現粉、綠、紫、青銅色等色彩表現技法,挑戰裝飾新風格的珍貴之作》
陶藝深奧在於每天都有新的發現,
裝飾孕含「技」和「藝」,
運用各種技法承載創作概念,
於作品中展現藝術的價值。
在現代陶瓷藝術中,除了鐵之外,有以銅、錳、鉻等金屬氧化物做為發色劑,為作品施加繽紛色彩的裝飾技法。但在傳統技術中卻很少見,對陶藝家而言是新的嘗試,也是創作嶄新風格的契機。
作者享有日本工藝最高殿堂─日本工藝會正式會員身分,從事陶藝近40年獲獎無數。受到英國陶藝家露西.里(Lucie Rie)啟蒙,專研金屬顏料逾27年。
書中將一舉公開他獨創的裝飾技法,示範活用銅、錳、鉻等金屬顏料的特性,結合鑲嵌、絞胎、發泡、墨流、泥釉、飛鉋、釉彩等不同技法,在與釉藥化學反應及不同燒成條件下,獲得粉色、綠色、紫色、青銅色等迷人色彩的應用。收錄60件幾近原寸、各色各樣燒製樣本及詳細的製作原理和配方,圖解操作步驟,重點式講解要點。是一本探索捏陶獨特魅力,帶來創作靈感刺激的實務指南。
本書特色
裝飾和釉藥圖錄:解說化妝、發泡、鑲嵌、絞胎、青銅釉等裝飾技法的特色,及錫白釉、白雲石釉、鹼性釉、鋇釉、青銅釉、透明釉等釉燒特色、調製比例。
大圖展示60件燒成樣本:完整收錄絞胎揉入銅、錳、鉻、碳化矽,淋上錫白釉、白雲石釉、鹼性釉、鋇釉、透明釉,以氧化燒成和還原燒成的圓壺樣本,精采呈現螺旋圖案燒成氛圍、質感、顏色,詳細刊載原料比例、燒成觀察紀錄。
全彩圖解:大量彩色照片呈現鑲嵌鉻銅色土盤、絞胎鉻銅色土杯、發泡花器、錳墨流盤、鉻銅泥釉盤、銅化妝土+錳釉盤、飛鉋銅化妝土+錳釉缽、青銅釉裝飾壺的詳細製作步驟、重點提示眉角要訣,展示完成品的側面、上面、底面、局部圖等,說明特色、原料比例、燒成條件。
專業推薦
朱芳毅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材質創作與設計系專任講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陶藝學會(IAC) 藝術家會員、當代藝術家
呂琪昌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教授
施宣宇 / 九座寮聯合事務所藝術總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陶藝學會(IAC) 藝術家
楊欣怡(米博士)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陶藝學會(IAC)會員、藝術家、藝術開麥拉節目主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