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必備!急救護理知識繪本★☆★
受傷不可怕,可怕的是受了傷,
腦袋卻一片空白,不知該如何是好……
面對突如其來的意外事故,
我們和孩子能事先做好哪些準備呢?
★以2~4個簡單易執行的步驟來處理生活中常見的意外傷病,無論大人小孩都可輕鬆記憶與運用。
★穿插「出現這些症狀請至醫院看診」、「請立刻掛急診」、「請叫救護車」等叮嚀,幫助家長判斷何時該帶孩子就醫,才不會耽誤治療時機。
★以「給家長的建議」作補充,提供豐富詳盡的醫療知識,家長可掌握更多照護或預防孩子受傷的方法。
★「書末專欄」提供在性命交關時可派上用場的緊急救命術;並為親子預演叫救護車的情境,多加演練,緊急時才能冷靜應對。
孩子活力旺盛的四處跑跳時,不免留下大大小小的「功勳」──擦傷、割傷、燙傷、夾傷、螫傷、咬傷……無論大人如何耳提面命、處處留意,孩子總還是會在最出乎意料的地方受傷。看著哇哇大哭的孩子,除了焦急、心疼,大人還能做些什麼呢?
《受傷了,我不怕!》從生活情境切入,指引孩子遇到意外時該如何即時處理、減輕傷勢。生動清晰的圖解、2~4個簡短易懂的步驟,有助孩子理解、記憶與執行;一個跨頁一種護理法的學習分量,則讓孩子得以輕鬆吸收重要的急救知識,如:
.跌倒擦傷時,先用乾淨的自來水清洗傷口,避免感染。
.燙到時,趕緊沖水降溫,至少要沖水二十分鐘才有效。
.在水中抽筋時不要驚慌,先抓住附近的支撐物,再大聲呼救。
.被蜂類螫傷時,保持冷靜,儘速離開現場,再移除蜂刺。
.被動物咬傷時,即便傷口很小,也必須立即就醫,降低感染機率。
.魚刺卡進喉嚨時,不要大口吞飯,試著漱口將魚刺排出。
藉由這些知識,從小建立急救基本概念、演練護理手法,預先做好面對意外的心理準備,意外發生時便能減輕恐慌,冷靜的做初步處理或判斷,並進一步尋求協助。家長在共讀過程中,也可以同步檢視自身的急救知識,與孩子一同學習,以備不時之需。
除了給孩子的應對指引,本書亦為家長提供更詳細的資訊──依「出現這些症狀請至醫院看診」、「請立刻掛急診」、「請叫救護車」等不同程度,列出有助判斷傷病情嚴重性的指標,幫助親子提高警覺,即時掌握就醫時機;「給家長的建議」中,延伸補充醫學新觀念、治傷原理、預防意外發生的方法等,除了增進對傷病的認識,也提醒家長在孩子受傷時須留意哪些情形;「書末專欄」則提供家長必學的緊急救生術與醫療新知:
.哈姆立克法(噎住時的救命法寶)
.心肺復甦術(心跳、呼吸停止時的關鍵急救術)
.溼潤療法(運用自癒力療傷的新醫療觀念)
.叫救護車的準備(須提供哪些重要資訊)
掌握以上這些技能與資訊,在危急情況發生或性命交關時,才能冷靜、迅速的應對,為自己或他人多爭取一份救命的機會!
好動的孩子在探索世界時,難免會受點小傷,雖然令人心疼,但這也是成長、變堅強的必經之路。守護孩子之餘,與孩子一同做好面對意外的準備,建立基礎的急救護理技能,具備迎向冒險的勇氣,如此一來,便能自信滿滿的大聲說:「受傷了,我不怕!」
受傷不怕安心推薦
Tey Cheng|FB「小學生都看什麼書」版主
陳木榮|柚子小兒科診所院長
黃瑽寧|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
楊翔文|「安妮怎麼了?」創辦人
劉家次|新北市政府警察局婦幼警察隊隊長
(依首字筆畫排序)
專家推薦
當孩子感冒生病時,家長總是焦慮萬分,但其實排除早產和先天畸形的情況,臺灣兒少最主要的死因是事故傷害。因為當意外發生時,照顧者往往馬上就要做出正確的處置和判斷,但外傷、燙傷、被蜂螫傷……該怎麼照護?要立即就醫嗎?是否需要叫救護車?由於無法判斷該如何行動,在孩子受傷當下,大人經常也跟著一起驚慌失措。而在《受傷了,我不怕!》中,則以親子都能明白的簡易說明,幫助大人理解如何應對,也讓孩子知道可以怎麼自救,在有限的時間中進行最有效的處置,以降低傷害。希望大家都能從這本知識繪本學會親子必學的急救護理方法!──陳敬倫(橙安親子診所院長、FB「臭寶爸-兒科陳敬倫醫師」版主)
讀者回響
上次和弟弟玩捉迷藏的時候,弟弟跌倒受傷,哭得好厲害。我和哥哥都不知道該怎麼辦,覺得好害怕。如果那時候有看過這本書,我們應該就不會那麼害怕,也可以把弟弟照顧得更好了,我覺得這本繪本很實用。──妙可(很認真當姊姊的小學二年級生)
我女兒皮皮總是冒冒失失的,不管怎麼提醒她慢慢來、不要跑都不聽,一受傷又哭哭啼啼的,真叫人又氣又心疼!真的超需要這本繪本。雖然我更希望她不要那麼莽撞……──莎莎(七歲皮娃的心累媽)
我本來覺得急救應該沒那麼難,沒必要特別看書學吧!沒想到翻開《受傷了,我不怕!》一讀,卻發現自己有很多觀念都是錯誤或過時的!像是小擦傷消毒其實會妨礙傷口癒合,這個新觀念真的讓我大吃一驚。看來關於急救的相關資訊,真的要定期補充、學習,否則要用的時候真的會想不起來,或是用錯誤的方法傷害到孩子,那就糟糕了!──俊凱(業務爸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