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高僧傳」系列編輯序
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編撰者序一
樹立標竿典範 釋心傳
編撰者序二
難以言喻的感動之旅 王美瑶
本書編輯序
真正的「齊天大聖」! 賴志銘
【示現】
第一章 千秋萬古一聖僧──總覽
前後僧傳往天竺者,首自法顯、法勇,終于道邃、道生,相繼中途,一十七返;取其通言華、梵,妙達文筌,揚導國風,開悟邪正,莫高於奘矣。
難以超越的成就
西行求法的路線
曾經西行求法的僧人
關於《西遊記》中的人物原型
第二章 煢煢卓絕非凡骨──少時
時使人大理卿鄭善果有知士之鑒,見而奇之,問曰:「子為誰家子?」答以氏族。……又問:「出家意何所為?」答曰:「意欲遠紹如來,近光遺法。」
玄奘誕生的時空背景
出身儒學世家
獲特許出家
動盪中學習不輟
萌發西行之心
第三章 千里之行起足下──西行
胡公因說:「西路險惡,沙河阻遠,鬼魅熱風,過無達者。……願自斟量,勿輕身命。」法師報曰:「貧道為求大法,發趣西方,若不至婆羅門國,終不東歸;縱死中途,非所悔也。」
夢兆預示
冒險闖關
曠野孑然
越烽火臺
命懸沙河
第四章 歷諸國五十三參──西域
賊云:「師不聞此有賊耶?」答云:「賊者,人也,今為禮佛,雖猛獸盈衢,奘猶不懼,況檀越之輩是人乎!」賊遂發心隨往禮拜。
高昌國王留難
屈尺國論道
翻越雪山進入中亞
中亞諸小國
進入印度境內
再遇劫匪
第五章 那爛陀寺無盡藏──取經
我是曼殊室利菩薩。我等見汝空欲捨身,不為利益,故來勸汝。當依我語,顯揚正法《瑜伽論》等,遍及未聞,汝身即漸安隱,勿憂不差。有支那國僧樂通大法,欲就汝學,汝可待教之。
阿輸迦森林度化匪徒
悉達多的故鄉故地
抵達那爛陀寺
正法藏戒賢大師
王舍舊城遺跡
周遊印度參學
第六章 去與來時事一同──歸程
此國是佛生處,非不愛樂;但玄奘來意者,為求大法,廣利群生。……願以所聞,歸還翻譯,使有緣之徒同得聞見,用報師恩,由是不願停住。
歸國之夢兆
受邀辯法論戰
尼乾子占卜
拘摩羅王與戒日王之供養
曲女城大會
無遮大會
啟程歸國
第七章 千年暗室一燈明──譯經
有玄奘法師者,法門之領袖也。幼懷貞敏,早悟三空之心;長契神情,先包四忍之行。松風水月未足比其清華,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故以智通無累,神測未形,超六塵而逈出,敻千古而無對。
抵達國門
回到長安
唐太宗洛陽召見
弘福寺譯經
「五不翻」與譯經分工
君臣良緣
大慈恩寺落成
第八章 成就河沙夢功德──圓寂
帝聞之哀慟傷感,為之罷朝曰:「朕失國寶矣!」……翌日又謂群臣曰:「惜哉!朕國內失奘師一人,可謂釋眾梁摧矣,四生無導矣。亦何異於苦海方闊,舟檝遽沈,暗室猶昏,燈炬斯掩!」
太宗駕崩
興造大雁塔
佛、道之爭
翻譯《大般若經》
五蘊崩解
功德圓滿
【影響】
壹.弘傳唯識宗──窺基大師
奘師為瑜伽唯識開創之祖,基乃守文述作之宗,唯祖與宗百世不除之祀也。蓋功德被物,廣矣、大矣;奘苟無基,則何祖張其學乎?開天下人眼目乎?二師立功與言,俱不朽也。
門下英才輩出
奇特因緣識窺基
三車和尚
慈恩大師
百部疏主
貳.玄奘大師所重的唯識學
帝深愛焉,遣使向京取《瑜伽論》。《論》至,帝自詳覽,覩其詞義宏遠,非從來所聞,嘆謂侍臣曰:「朕觀佛經譬猶瞻天望海,莫測高深。……其儒道九流比之,猶汀瀅之池方溟渤耳。
唯識之要義及其座落在佛法修行的位置
玄奘大師攜回之教導心意識的典籍
參.玄奘大師的影響
今所記述,有異前聞。雖未極大千之疆,頗窮葱外之境,皆存實錄,匪敢彫華。謹具編裁,稱為《大唐西域記》,凡一十二卷,繕寫如別。望班之右筆,飾以左言;掩博物於晉臣,廣九丘於皇代。
對佛教的影響
對世界的影響
【附錄】
玄奘大師年譜
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