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明清散文十家》脫胎于陳平原教授在北京大學開設的研究生選修課“明清散文十八家”,希望借助李贄、陳繼儒、袁宏道、張岱、傅山、黃宗羲、顧炎武、全祖望、姚鼐、汪中等明清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的文章,呈現300年間(16世紀中葉至19世紀中葉)中國散文發展的大致脈絡,並引發大家對這一古老文體的興趣。不避口語、原汁原味的現場氛圍使普通讀者也能借閱讀身臨其境地感知高校講堂、學術動態及前沿問題。全書以這些文人、學者的為人與為文為研究個案,分析其創作特色與風格路數,既凸顯這些散文家的人生軌跡與文學世界,又會通勾勒出文學史脈絡與風貌,同時對文學生產、社會背景、市民生活這些影響、制約文學發展的因素也有精到的描述或闡釋。在每個人物的介紹評點之後還加入了其代表作,方便讀者對照閱讀。 陳平原,廣東潮州人,哲學社會科學一級教授、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北大現代中國人文研究所所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曾任北大中文系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第七屆中國語言文學學科評議組成員、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講座教授(與北京大學合聘)、中國俗文學學會會長。曾被國家教委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為“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1991);獲教育部頒發的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1995,1998,2003,2009,2013),以及第四屆王瑤學術獎著作獎(2016)、第四屆思勉原創獎(2017)、第十四屆文津圖書獎(2019)、第五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提名獎(2021)等。先後出版《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千古文人俠客夢》《中國散文小說史》《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作為學科的文學史》《左圖右史與西學東漸》《現代中國的述學文體》《文學如何教育》《小說史學面面觀》《未完的五四》《有聲的中國》等著作四十余種。
陳平原,廣東潮州人,哲學社會科學一級教授、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北大現代中國人文研究所所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曾任北大中文系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第七屆中國語言文學學科評議組成員、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講座教授(與北京大學合聘)、中國俗文學學會會長。曾被國家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為“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1991);獲頒發的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1995,1998,2003,2009,2013),以及第四屆王瑤學術獎著作獎(2016)、第四屆思勉原創獎(2017)、第十四屆文津圖書獎(2019)、第五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提名獎(2021)等。先後出版《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千古文人俠客夢》《中國散文小說史》《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作為學科的文學史》《左圖右史與西學東漸》《現代中國的述學文體》《文學如何教育》《小說史學面面觀》《未完的五四》《有聲的中國》等著作四十餘種。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