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因人重,即景見心:清代地方園林志的典範追尋與文本重構
|
|
The Place Famed for People, the Mind Illuminated by the Landscape”: the Pursuit of the Epitome and the Text Reconstruction of the Regional Monographs in the Qing Dynasty |
|
|
|
|
|
|
|
|
ISBN |
9789863509400 |
定价 |
NT750 |
售价 |
RM117.20 |
作者 |
葉叡宸
|
出版社 |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
出版日期 |
2025-01-10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532 页. 21.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32.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中國園林歷史悠遠,文化積澱深厚。除了實體空間外,更留下豐厚的文字紀錄,具備豐富的人文、社會意義向度。本書以清代地方園林專志為研究對象,以文學活動的書寫實踐為觀看窗口,探討園林文本當中典範人物形象的構建過程,思索園林空間記憶如何和地方社會產生聯繫與鏈結。
清代文士通過園林專志的纂輯,建構地方人文、歷史典範,並以之傳達教化理念。園林與人的交感互通,並非僅是在建造、觀覽等單向式、純粹主觀的遊賞與契悟,更具備與外部社會、公共性的互動意義。本書希望揭示清代園林志的文獻價值,以及文學史、社會文化史意義,除了從美學賞鑒與遊觀角度外,進而思索古典園林在空間、文字、記憶等不同層次形態展現的可能意義,以及園林與地方社會、文化社群共生、交涉的各種面向,期待以此作為探討清代士人文學、文化與思想主題一個的切面。
|
|
|
|
|
|
|
|
|
|
|
|
|
|
|
目錄
第一章 導論:園林與園林志
第二章 園林志的類型、編輯意識、表現形式
第三章 官方提倡文教範式的樹立
第四章 道藝之師的情思仰望
第五章 英烈高風與家國忠義的致敬
第六章 重構家鄉――《山陽河下園亭記》的地方歷史記憶與人文圖像再現
第七章 懷舊、重修與不朽――清代園林志的時間意識
第八章 文字與時相――清代園林志的話語運用與世變論述
第九章 結論
參考文獻
附圖
附錄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葉叡宸
國立臺灣大學中文所博士,國立臺灣大學博士後研究員、國科會人社中心博士後研究員,現任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專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明清文學、園林文學、明清社會文化史。著有《儒家園林的建構──清代滄浪亭的重修與空間意義詮釋》一書,並曾發表〈王士禛〈秦淮雜詩〉與清初秦淮地景書寫的意義詮釋〉、〈圖、文互讀視野下的園林空間意義詮釋──以晚明寄暢園為例〉、〈安居實踐及傳家使命:清代竹塹文士鄭用錫與北郭園詩文探論〉等期刊論文。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