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人格行為分析
全球大型企業愛用:強化團隊、改善管理、招募人才
人際關係適用:透過理解他人行為模式,達成家庭、朋友、情人關係的維繫
了解自己受用:幫助自己掌握自身優勢與弱勢,邁向更美好的人生與事業發展
1928年,生理心理學家馬斯頓在他的著作《正常人的情緒》中提出了DISC行為模型。他刻意選擇僅研究那些可通過客觀方法直接觀察和測量的心理現象。根據他的研究,馬斯頓理論化了情緒的行為表現,並分為四種主要類型,這些類型源自個體對自己與環境關係的感知。這四種類型為支配(D)、引導(I)、順從(S)和服從(C),並建立了一個模型,將這四種情緒表達形式整合進一個兩維、雙軸的空間。
馬斯頓認為人類的行為可以從兩個軸線來觀察,其注意力會隨著個人對環境的感知而有所不同,分為被動或主動,並取決於該環境是有利的還是對立的。透過將這兩條軸線垂直交叉,形成四個象限,每個象限代表一種行為模式:
• 支配(Dominance):在對立環境中產生的主動行為
• 引導(Inducement):在有利環境中產生的主動行為
• 順從(Submission):在有利環境中產生的被動行為
• 服從(Compliance):在對立環境中產生的被動行為
他認為這些行為類型,是源自於人們的自我意識及其與環境的互動。這四種類型是基於兩個影響人們情緒行為的核心象限。第一個象限是個體對環境的看法,即環境是有利的還是不利的;第二個象限則是個體對自身掌控環境的感知,即是否感到對環境有控制權或缺乏控制權。
這本書,是要試著描述正常人的情緒,而當他們害怕、憤怒或欺騙時就不是正常的人。如果挖掘出最簡單的正常情緒元素,想在現實生活或心理學實驗室將它們組合成正常的複合情緒,就變得相對容易。此外,也相對容易地偵測(並消除)正常情緒元素之間逆轉的相互關係,這些關係就是「恐懼」、「暴怒」、「嫉妒」和其他異常狀態存在衝突和阻礙的起因。
DISC這個分析工具,有助於找出個人偏好的工作風格、了解與他人互動的方式,並提供工作習慣的見解。
企業常將DISC分析應用在包括團隊建設、領導力發展、溝通訓練及衝突解決等方面。
它也用來幫助領導團隊在制定行動方針時,利用衡量個人不同的DISC類型特質來解決問題或分配工作。
本書特色
作者用DISC,也就是支配、引導、順從、服從光譜的四個點,來歸納一般人大部分的情緒,再以強勢弱勢,以及主動與被動,構成了人類大部分情緒的成因與表現。
更有趣的是,作者認為,人類的情緒,與身體組成、骨骼、內分泌、神經等生理狀況相連結,甚至可從人與無生命物體的互動中判斷出情緒決策過程。
因此,作者認為,無論是人與人的互動,或是人與環境的互動,都可以歸納出情緒,而情緒,就是我們進行決策判斷,以及各種互動與相處的基礎,更是結果。
過去有很多心理學派在研究時,靠的是大量的內省,也就是憑靠受試者傾訴自己的感覺,來歸納統整成看似合理的說法,但作者將內省的感覺作為結果,而非概念本身,他憑靠的是更接近科學實驗,從人的神經中樞出發,像是運動神經放電,造成的運動態度與運動覺的差異,來歸納出在這樣的反應下,人類會出現什麼表現。
例如:人類會出現支配反應,端看他的對象的強度,人本能的支配,會試著削弱對手的強度,若是對手過強,卻不能減低強度,就會轉變為服從,而服從也會根據個人支配反應的強度,讓服從反應分成主動與被動。
但文本因為牽涉到這是很久以前的書,以及參雜許多生理學,所以不是很好讀,但作者的分類原則,也影響到現在企業蠻流行的DISC人格測驗,只是現行的測驗有調整過,除了DISC這四項原則,還加上了動物流的概念,就是你在哪個光譜下,有個代表性的動物。不過,對於理解人類情緒如何產生,以及人與生物、非生物是如何互動的過程,這本書確實有深刻且有邏輯的完整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