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外界觀賞不到私藏佛像公開解密 無論是從佛法的流變,或是隨方毘尼的角度,佛法的實相是真理,其本質永遠無法改變,但像上的生滅法,是隨因緣的變化,而善巧融合佛教的智慧,得以弘揚傳播,因此,不要輕易毀謗隨方毘尼的佛法。 本書《私藏佛像公開解密:外界無法觀賞的藝術品》深入探討了佛教藝術中那些不為人知的角落,揭示了佛像背後的文化和精神內涵。透過關於鎖骨菩薩、阿納絲塔夏以及群眾無法接觸的佛像的故事,這本書不僅是一部藝術史作品,更是一段關於人性與靈魂探索的旅程。 格魯派雙修法觀想的流程 本書對格魯派的雙修法進行觀想流程的介紹,這一修行方法強調心靈與肉體的協調,透過特定的觀想流程,修行者能夠達到超越自我的境界。此流程致力於引導心靈的覺醒和內在的平靜,讓人在面對世俗的誘惑時,能夠保持清靜。 鎖骨菩薩的傳奇故事 鎖骨菩薩是一個充滿迷信與傳說的形象,她化身為美麗的女子,透過吸引年輕男子來誦讀佛經,最終使其「永絕淫慾」。這裡呼應了《維摩詰所説經》中描述的智慧:在傳遞真理的過程中,利用世俗的慾望作為引導,最終讓人達到更高的精神層面。這種以欲鉤牽的理念在佛教中反復出現,強調了慾望的本質與其轉化的可能。在有關鎖骨菩薩的各種傳說中,不同版本的故事展示了她的多元性格與深邃意義。譬如,宋代文獻《海錄碎事》提到的賢女與甘美香的故事,強調了透過轉化的力量,讓人們在慾望的迷霧中找到回家的路。 訶梨帝母與文化脈絡 書中還介紹了訶梨帝母作為繁殖與豐饒之女神,象徵著生命之源的亨通與延續。她的形象與信仰反映了古老社會對繁衍的重視,也顯示了文化中對女性力量的認可。 其他佛像藝術的探討 除了鎖骨菩薩,書中還涵蓋了多種佛教藝術品,包括馬圖拉風格的坦特儸、中亞流行的彌勒菩薩、以及尼泊爾的銅板嵌玻璃觀音像等,這些作品不僅在形式上獨具魅力,更在精神上傳達了佛教的核心理念。比如,千手十一面觀音的造型象徵著慈悲與救助,讓人感受到佛教中對眾生的關懷。 鎖骨菩薩的現代證據——阿納絲塔夏 在探索鎖骨菩薩的同時,發現當代發現的阿納絲塔夏的故事。這位來自西伯利亞的神秘女子,展示了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活方式,並透過其言談舉止,為探討人類社會的問題提供了新的視角。弗拉狄米爾.米格烈在一次探索中遇見阿納絲塔夏,這次邂逅不僅改變了他的生活,也讓他思考人類文明的真諦。 阿納絲塔夏身上的特質,如對大自然的敏感和對人性的深刻理解,無疑與鎖骨菩薩的精神相吻合。她獨特的理解與靈性引導了米格烈,讓他體會到超越肉體慾望的真正滿足,進而引發了對現代生活與精神追求的反思。米格烈的轉變體現了慾望的轉化過程,正如鎖骨菩薩的故事那樣,傳遞出一個深刻的佛教理念:在各種慾望的表象之下,存在著通往智慧的道路。 《私藏佛像公開解密:外界無法觀賞的藝術品》透過深入淺出的分析和豐富的故事,提供了一扇視窗,讓讀者得以窺見佛教藝術的深邃與美麗。無論是透過本書鎖骨菩薩的傳奇,還是現代證據「阿納絲塔夏」的真實故事,都提醒我們,真正的智慧和滿足,往往隱藏在慾望的背後。因此,讀者在翻閱這本書時,不僅僅在閱讀一段歷史與文化,更是在啟發靈魂去探索生活的更深層意義。 重要內容: ◆格魯派雙修法觀想的流程 ◆鎖骨菩薩是傳奇故事「凡與交者,永絕其淫。」 ◆訶梨帝母 (主管繁殖的豐饒女神) ◆馬圖拉風格坦特儸 ◆中亞曾經流行的彌勒菩薩 ◆銅板嵌玻璃尼泊爾觀音像 ◆壁掛金銅佛像(以早期佛教為主題) ◆金銅馬頭觀音忿怒像 ◆四臂藥師(觀音)菩薩 ◆金銅歡喜佛 ◆尼泊爾續財佛母 ◆千手十一面金銅觀音 ◆斯瓦特孔雀明王 ◆尼泊爾舍利函 ◆金銅佛塔
為什麼我開始收藏佛像? 一,佛陀反對偶像崇拜 二,佛教分裂與佛像出現 三,佛教向東的傳播歷程 四,佛教隨方融合的智慧 五,印度佛滅運動之後的佛教 六,從智慧觀點疏導欲望——菩薩善巧 七,南傳佛教的佛像 八,後記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沈雪軍 1966年8月出生於青海省西寧市。 1982年進入青海師範大學,攻讀中國漢語言文學專業。 1991年赴日本留學。先學習日語,後於1994年考入筑波大學大學院地域研究研究科,專攻東亞研究,副專攻民俗學。畢業並獲得大學院修士學位。 後曾先後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民族師範學校、日本中京短期大學以及東京商科學校任教。以後從事自由職業(臨時教員,自由撰稿人,日中翻譯兼導游)以及旅旅公司等的職員。 學術論文《オボ信仰序説(敖包信仰序說)》刊載與筑波大學學術期刊《比較民俗學》第14期(1996年9月)。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